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07-21 10:00:38
案例:小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每天到了上學的時間他總是躺在被窩里不愿起來上學,或者干脆謊稱身體不適來逃避上學。
造成這種對學校消極態(tài)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現(xiàn)實中的學校與孩子的想象有差距而引起的。其次,與家人的分離而產(chǎn)生的焦慮可能是引起兒童對學校消極態(tài)度的另一個原因。第三,入學后不能立刻適應學校生活,在學習活動中遭受挫折,過多體驗失敗感,這樣使孩子往往不愿去學校。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害怕去學校的心理呢?
專家建議:
1.指導孩子正確認識學校。
孩子如果對學校有錯誤的認識,必然發(fā)展為害怕去學校。以各種方式如:帶孩子參觀學校、認識老師等,告訴孩子學校是學習的地方,老師可以教給我們很多的知識,可以結(jié)識很多朋友等等,潛移默化地轉(zhuǎn)變孩子對學校的偏見。
2.當孩子害怕去學校時,不要打罵、恐嚇、體罰。
應該細心詢問原因,然后“對癥下藥”,解開孩子心中的“結(jié)”。
3.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tài)度。
初入學兒童對學習的態(tài)度是各種各樣的,易受學校外表形象的吸引。為了使孩子對學習有嚴肅認真的負責態(tài)度,可采取積極的方法有系統(tǒng)地進行教育工作,用生動的事例鼓勵孩子學習、啟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家庭布置些名人畫像、名人名言,講科學家們努力學習,勇攀科學高峰的故事等,充分利用周圍環(huán)境,使孩子在耳聞目睹中糾正學習態(tài)度。
4.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孩子如果成績不好,害怕家長的責罵,自然對學習失去自信心,導致害怕去學校。假如家長和教師互相配合,使孩子重新拾回失去的自信心,孩子的成績肯定能上去。因此,當孩子有了一點的進步,也要抓住時機表揚了,或者有意設計一些估計孩子可以完成的任務交給他獨立完成,使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起自信心。
5.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參加集體活動可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促進孩子們的友誼,加強他們的交流。在小伙伴的影響和幫助下,使害怕去學校的孩子愿意加入學校這個大家庭。
6.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減少孩子對家庭的依賴。
有些孩子在家里過份的依賴父母,什么事都是父母代勞,在學校因與家人分離而無人依賴產(chǎn)生害怕去學校的心理。對此,有必要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如試著讓孩子自己準備學習用具,在家里和學校多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等。
7.對孩子進行耐心的說理教育。
使孩子認識到上學不是“苦差事”,去學?梢詫W到很多有趣而且有用的知識,并教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可以輕松地學習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分數(shù),增強孩子受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