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北京幼升小 > 正文

丁香小學:“曾用名”最多的小學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李望霞 2010-11-29 10:14:49

說兩句

  北京市東城區(qū)丁香小學即將迎來140歲生日,并重新恢復匯文一小的老校名。

  北京站的鐘聲喚醒了沉睡的太陽、明城墻的遺跡留下了夕陽的余暉,在這歲月新老的交會地,孕育了近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端地匯文,匯集了眾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京城歷史最悠久的小學之一北京丁香小學(原匯文一。,即將迎來140歲生日。12月22日,丁香小學將攜手新老校友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共慶,而匯文一小的老校名也將重新恢復。

  古城墻畔、培元蒙學、懷里書院、燕匯協(xié)和、盔甲東風、繼而丁香。尋根溯源,丁香小學秉承百年經典傳統(tǒng),走過了一百四十年光輝歷程。一百年奮斗求索,四十年跨越發(fā)展,以文化立校,憑質量取勝,師生和諧發(fā)展,鑄就了今日的輝煌。

  北京站西街,一條先南北后東西的彎彎大街,大街拐彎處路南有一個大鐵門,門旁掛著牌子:北京丁香小學,很多人不清楚,她的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匯文一。1956年以前是“北京匯文第一小學”,1956年后是“北京東城區(qū)盔甲廠一小”,“文革”中叫“東風小學”,現(xiàn)在是丁香小學。名稱多變,很多老校友都以為曾經的母校已不復存在了。1952年至1960年,從幼稚園到小學畢業(yè),我在這里度過了八年的幸福時光。一想起這八年,心中時時泛起溫暖的漣漪。

  幼稚園的好時光

  “大紅花,開滿地,小朋友們來做游戲……”這是留在記憶中的第一首歌,是匯文小學幼稚園老師教唱的1952年,我來到這里接受啟蒙教育。

  匯文小學當年就在現(xiàn)在北京站大樓的位置,分南北兩個院落。匯文幼稚園在匯文小學北院的最西頭,是個單獨的院落,臨街坐北朝南有大門,和北院相鄰也還有個東門,平時兩個門都可以進出。

  幼稚園的布局比較簡單,坐北朝南的一溜兒平房,前面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院落。教室的玻璃窗大大的,冬天太陽毫無遮攔地曬進來,暖暖的;夏天寬寬的屋檐把灼熱的驕陽擋在外面,涼爽宜人。房前的院子里有滑梯、攀登架、秋千等,小朋友們經常圍成一圈玩“丟手絹”。

  腦海中至今留有譚老師模糊的身影:高高的個子,頭發(fā)在腦后綰成一個大大的髻,當時大概三四十歲,聽說沒結婚,全身心投入到幼教工作中。我至今還記得譚老師教過我們的一首兒歌:“感冒名字很普通,平常名字叫傷風。嘴里沒味吃不下飯,四肢酸懶頭又疼,有時咳嗽流鼻涕,有時鼻子氣不通……”那時的幼稚園主要是聽故事和唱歌、跳舞、做游戲,一周會有幾次畫畫課,大家都很盼望,也很珍惜。

  大班孩子要升小學都要舉行個儀式,儀式上老師的祝福使我們對小學的生活充滿了向往。記得有個叫王陽的小女生當時不滿七歲,非常想上小學,老師在儀式上還安慰她:“王陽小朋友想畢業(yè)升小學的要求我們幼稚園很理解,明年這個時候一定就能夠實現(xiàn)了!”但是,沒過幾天老師又宣布,因為王陽的爸媽向校長再三懇求,校長見王陽的決心這么大,于是就批準她提前升入小學了。

  進入盔甲廠一小

  “咱公社里養(yǎng)了一群小鴨子……我告訴小鴨子我要上學了……”一聽到這熟悉的旋律,就會想起小學的生活。1954年,我離開匯文幼稚園升入匯文小學。1956年學校轉成公辦小學,更名為“盔甲廠第一小學”。

  當年北校園平日很少去,只依稀記得是一派中國古典式建筑。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都在南院上課,至今記憶猶新:大門坐南朝北,西式的走廊和房屋古舊氣派,有著高高的臺階。從校門進去,是寬寬的接回廊的門洞。

  門洞西面有一間傳達室,是教工“老氣猴”的領地。侯師傅負責打掃衛(wèi)生,上下課搖鈴,到了冬天還要給各教室生爐子,是一個極其和善的人,學生都喜歡他,所以敢給他起外號“老氣猴”。下課后門洞這里常擠滿了三五成群的學生,有交換糖紙的,有比賽拔根兒的,老氣猴這時往往笑瞇瞇地看著。

  南院東部是教學區(qū),西部是大操場,東西交接區(qū)域有好多運動器械,這里是我們的樂園。一下課,大家就蜂擁而至,比賽雙杠、玩跳房子、滑滑梯……

  大操場也是全校開大會的地方。每當暑假來臨,學校都要在大操場舉辦篝火晚會,歡送六年級同學畢業(yè)。各年級圍成一個個圓圈,在火光的映襯下唱歌跳舞。

  1959年,五年級第二學期,學校為支援北京站建設,搬遷到了原26中(匯文中學)舊址。

  “新”學校位于丁香胡同最東頭,灰色校門坐東朝西,進去左手一排二層樓房是住校生宿舍。右手一排平房是食堂,正對大門的并排兩座二層灰色樓房是解放后新蓋的教學樓(以前26中初中部),我們稱其為新南樓、新北樓。

  樓門前的幾級臺階和前面的小馬路讓我印象深刻。那時晚飯后自習前,我們經常會聚集在這里看著星星,哼著“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至今這些旋律一響起,我眼前便會浮現(xiàn)出在新校樓前和同學們坐在臺階上唱歌聊天的情景。

  多姿多彩的校園

  那時的課堂充滿了趣味,我們最喜歡的是每周各一堂的美術課和音樂課。二年級時,我們的圖畫老師就是會講故事的孫敬修老師。每次開始上課時,我們都等著先聽孫老師的開場白:“今天畫完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當年音樂老師姓袁,胖胖的,燙發(fā),夏天總穿著漂亮的布拉吉,除了教我們樂理知識、識簡譜、唱歌,每個學期結束前總安排一堂音樂欣賞課,我們一邊聽唱片一邊聽袁老師講解,從中“認識了”聶耳、冼星海……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小學生活豐富多彩,每天課不多,放學后有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唱歌組、畫畫組、手工組、口琴隊、田徑及各種球隊,不用交任何費用,大家憑興趣愛好選拔參加,有老師義務輔導。我參加了口琴隊,26中的學生每周給我們輔導,現(xiàn)在很有名的白氏兄弟之一白燕生就是我們口琴隊的輔導員。我們的保留曲目是《杜鵑圓舞曲》,每次演出都要吹奏這首曲子。那年的元旦,“白老師”給每個隊員都贈送了一張賀年片,我的那張至今還在:“李望霞同學希望你盡快掌握小提琴演奏法(口琴吹奏的一種技法)。”

  每次期末考試結束,長長的假期就要開始了,大家便開始忙下一步的安排:定一次中隊日活動,幾次小隊日活動……除了去公園或看電影,就是做好事。五年級的寒假,我們每人手里拿了一沓紙條:“為了大家的健康請不要隨地吐痰”,見到隨地吐痰的人就跑過去遞一張。記憶中這些人都很不好意思,但沒有一個人表示不接受。

  此外,學校每個假期都開辦“假期樂園”,有圖書室、棋類室等,服務的都是高年級的同學。我也做過服務生,輪到值日時,早早先到,打掃衛(wèi)生,整理圖書,等候同學們到來。

  永難忘懷師生情

  一年級時的班主任叫沙種芬,非常年輕,白白的臉龐上長著幾點淡淡的雀斑,梳兩條長長的辮子,說話和風細語,從不生氣,這對剛當上小學生的我們感覺非常溫暖和依戀。

  沙老師經常會用自己的錢給同學買獎品,有一次因為有事沒能按時將獎品頒到同學會月明手上,上課時沙老師第一句話就是向大家道歉。在我患麻疹不能上學時,沙老師到家里來探望。當時,媽媽有事不在,沙老師親自動手給我煮稀飯。

  剛升入二年級時,沙老師結婚了,要調到大同,記得校長宣布時,有同學哭了起來,緊接著我們全班放聲大哭。校長驚呆了,沙老師也是淚流滿面。那送別的場景,五十多年后還歷歷在目。

  章藝軍老師是歸國華僑,是我們五年級、六年級的班主任,個子不高,干練風趣。章老師教語文,課講得十分生動有趣,經常會拿他自己的習作給我們忘情地朗讀,激起我們對文學的熱愛。

  雖然年紀輕輕,管理學生章老師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一天晚自習停電,大家紛紛離開座位聊天。來電后章老師說:“剛才停電的時候,冀連存同學沒有浪費時間,他提前背誦了明天要學習的《贛南游擊詞》。這就是主動地預習,等老師再講時就能夠更快地領會了。”一席話說得我們臉紅了,從此,班里預習的同學多了起來,預習的好習慣伴隨了我們的整個學生生涯。

  終生難忘升中學發(fā)榜那天,全體同學排在教室門口,一個個進去雙手接過章老師遞過來的錄取通知書,接受老師語重心長的祝福。章老師對我說的話依然響在耳邊:“祝賀你考上了第一志愿。到了中學,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了!”

  通知都發(fā)完了后,章老師讓我們坐回各自的位子,給大家開了最后一次班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