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2-06-19 15:52:16
一、真正的功課還得父母提前做
“小學的考試只是給孩子一個熟悉中國式教育的第一關,真正的功課還得是父母提前做。要是不是片內生,又沒有關系或者是找中介的關系,我想恐怕真的很難進入好的小學。”家長林新這樣總結道。
6月7日,他去某高校附小交了5萬元贊助費,算是敲定了孩子上學的事。林新所在的單位與該校是共建關系,學校說錢交給該高校教育發(fā)展基金,可以開發(fā)票,林新苦笑著說,“這還不錯,不像有些學校,收了錢,連個收據也沒有”。
據孩子已經在這所學校就讀的家長說,該校去年贊助費收了4萬,前年則是3萬。
據記者了解,這所學校的擇校費水平尚屬于中下游,花七八萬,甚至十幾二十萬進知名小學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一家知名教育機構的論壇上,不斷有家長問,“9萬上××實驗小學本部不值不值”“××小學8萬值嗎”之類的問題,更有人爆料稱有人花20萬讓孩子進了中關村某知名小學,還有家長詢問,“如果有路子能接上關系,別說20萬,25萬也行”。北京教委近幾年嚴厲打擊各種名目的“贊助費”,家長擇校的錢有相當一部分用于托關系,或者流入所謂的“中介”手中。
去年“幼升小”塵埃落定后,一家知名培訓機構通過家長交款的票據,且有至少三個家長佐證的;二是銀行門口蹲點調查;三是與學校核實過的,這三種方式公布了北京部分重點小學擇校費情況,最高的學校達25萬元,位列其后的數十所小學擇校費價碼也皆在10萬元以上。
不過,一位教育專家指出,其實北京“幼升小”擇校費是因人而異的,并不存在什么標準費用。而且,大部分熱門學校并不是有錢就能上的,而是必須通過某種渠道把錢花出去。
為了一所所謂好小學的入學名額,人們窮盡辦法:買學區(qū)房,戶口掛靠在直系親屬名下,或者想方設法找關系,以錢以權擇校。后者如今是最流行的擇校方式。
買學區(qū)房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有經濟實力的家長早早就瞄準了學區(qū)房,這也造成學區(qū)房的價格一路高歌猛進。
學校對招收片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嚴,不少學校規(guī)定由以前的戶口本加房產證到實際居住年限不少于兩年、三年等。買學區(qū)房要趁早成為人們的共識,反正高價入手不怕跌,到孩子小學畢業(yè),把學位空出來,自有人搶著接手。記者發(fā)現,一路之隔的兩個小區(qū),因為學區(qū)房與非學區(qū)房的差別,價格相差五六千元以上。中關村附近的學區(qū)房價格飆漲,直逼6萬。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