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經驗 > 正文

孩子幼升小,家長的四大錯誤觀念大盤點

來源:互聯網 2013-08-16 16:00:53

說兩句

 

  孩子上小學,有的家長擠破了頭也要讓孩子上名校,其實,孩子上不上名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最好的。那么,在幼升小準備中,家長們都容易犯哪些錯呢?

  1、盲目追求名校

  案例:今年強強要升小學了,為了讓他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強強父母托人找關系,花高價才把強強送進了某省級重點小學?墒菍W校離家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從此強強每天都得比別的孩子早起一個多小時。而強強的父母也因為每天由誰自責送孩子上學的事情而爭吵不休。一年過去,孩子瘦了不少,老師還反饋強強上課常常打瞌睡,學習效率很低。

  點評:

  孩子上小學了雖然是個小大人了,但各項生理特點并沒有發(fā)生質的變化,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作息規(guī)律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僅僅為了孩子能上有名氣的小學,而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家里本不豐厚的經濟資源,以及家庭的和睦,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在為孩子選擇學校這一點上,家長要綜合考慮,除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就近入學也要考慮在內,讓孩子輕裝上陣,才能保證“教”與“學”的良好互動。

  2、入學前大量補課

  案例:嘉嘉上幼兒園時就拿過不少鋼琴比賽、書法比賽的大獎。要上小學了,嘉嘉父母覺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提前給孩子“加餐”——大量補課?墒,上了小學的嘉嘉非但沒有體現出優(yōu)勢,班主任還常常跟嘉嘉父母說,她很多英語發(fā)音難以矯正,上數學課又因為覺得內容簡單重復,也不愿意認真聽課,基礎知識學得不扎實。

  點評:

  在很多家長眼中,“幼小銜接”這個詞就代表著知識的承接和過渡。這種理解不無道理,幼兒園大班的教學會為孩子上小學做一些知識方面的準備。但是,知識的準備并不是幼小銜接的重點或者全部。孩子提前學的內容也要有選擇,不然與小學的教學內容產生沖突,有時甚至存在不一致,那只會搞混孩子的正誤判斷,也降低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給小學教師的正常教學工作帶來困難。

  對于學齡前的孩子,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興趣選擇兩項加以培養(yǎng),保持孩子對知識探索的熱情才是最重要的。

  3、入學而適應,家長來包辦

  案例:貝貝是爺爺奶奶的心肝。自打貝貝上了小學,回家就愁眉苦臉,愛發(fā)脾氣。原來老師每天留下的作業(yè),忙壞了貪玩的貝貝。爺爺奶奶開始發(fā)愁了,他們覺得孩子剛入學,不用所有事情都自己做,讓孩子不開心。于是爺爺奶奶當起了貝貝的“陪讀”,模仿孩子歪歪扭扭的筆跡做完了半個學期的作業(yè)。貝貝開心了,可是期末考試的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點評:

  小學是孩子系統(tǒng)地學習各科知識的開端,是為將來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因此,一定形式的、定量的課后作業(yè)是小學教學的延伸部分,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包辦會影響孩子獨立學習、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有影響。

  在教學方式上,幼兒園和小學有較大的差異,家長要“硬下心腸”,幫助孩子適應這種差異,樹立學習的信心。

  4、小學教師如幼兒園教師“盡責”

  案例:玲玲是個性格內向的小女孩,幸好幼兒園的陳老師對玲玲特別照顧。上了小學,一個班有四十幾個同學,班主任對玲玲生活上的照顧也不如幼兒固的陳老師。玲玲感到很失落,性格越發(fā)孤僻內向了。玲玲的父母覺得這是小學班主任的錯,她沒有幼兒園陳老師那么盡責。

  點評:

  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在幼兒園里,教師是開展教學工作的教育者,也是孩子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在小學,教師的工作重點在教學而非保育。其次,幼兒園和小學在班級人數上也存在較大差異。教師無法顧及所有學生的所有方面,這和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發(fā)展特點——獨立性漸漸增強是互為因果的。對于玲玲這樣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應加以引導,使她將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轉向朝夕相處的同學身上,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附:小學和幼兒園不同

  1、從學習環(huán)境看:幼兒園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都非常美觀、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學教室一般由課本、黑板、桌椅、多媒體展臺等教學設施構成,對孩子的吸引力降低。

  2、從學習方式看: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礎活動。小學則以學習為主,要根據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課程。

  3、從師生關系上看: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而在小學,老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要比幼兒園老師相對減少。

  4、從教學方法上看:幼兒園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小學則以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tǒng)教育,課堂大多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yè)。

  5、從行為規(guī)范上看: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喝水、上廁所、說話、玩玩具,在升入小學以后都不再被重視。孩子在上課期間,抱臂坐正,不隨便說話、發(fā)言先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yè)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guī)定都納入學生的一日行為規(guī)范中。·

  結語:小學和幼兒園不同,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要經歷一系列重大變化,其中最本質的變化是:幼兒園的孩子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處于受成人保護、養(yǎng)育的情況下,他們對社會還不負有任何責任。而小學則以學習為主要活動,學習成為兒童對社會承擔的義務。家長必須了解這種變化,及早伸出溫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過這個轉折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