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正文

孩子為何逆反心強、膽子?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08-17 14:44:12

說兩句

有沒有從本質上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是不是總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的需求、感覺和喜好?

——————————————————

“我很想要那個玩具,可是媽媽不喜歡。”──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

今天是菲菲的生日,媽媽和菲菲都希望度過愉快的一天。母女倆興沖沖地來到菲菲最喜歡的一家玩具店。

媽媽:菲菲,你喜歡哪件玩具?今天是你的生日,媽媽給你買你最喜歡的。

菲菲:哇,太棒了!媽媽,我喜歡這輛小汽車。

媽媽:不行,不行,這是男孩子玩的。咱們換別的吧。

菲菲:那,這個組合模型挺好玩的,我要這個。

媽媽:這對你來說太難了。挑一些女孩子玩的玩具嘛。

菲菲:那就這只小山羊吧,多可愛呀。

媽媽:你不是已經(jīng)有很多毛絨玩具了嗎?

菲菲:可是我沒有小山羊啊。

媽媽:你有小狗、小熊、小白兔了。菲菲,你看那邊的娃娃怎么樣?它們都挺可愛的。

菲菲:嗯,那我就買那個娃娃好了,穿白衣服的那個。

媽媽:不要白色的,還是買粉紅色的吧。

菲菲:不,我喜歡白色的。

媽媽:白色的一下子就弄臟了,粉紅色的多好呀。

菲菲:不要,不要。我就要白色的。

媽媽:你怎么這么任性?粉紅色的多可愛呀。老板,給我那個粉紅色的娃娃。

菲菲:不要,我要這個白色的。

媽媽: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呢?再這樣就什么都不買了。我們走!

結果,菲菲什么也沒有得到,還挨了媽媽的罵。

這樣的媽媽我們是否覺得很眼熟呢?任性不講理的,其實恰恰是這位母親。明明承諾要給孩子買“她最喜歡的”,可當菲菲真的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媽媽卻又用自己的好惡來判斷,挑剔這個不好、那個不行,最后變成“不是媽媽選的都不能買”,并且反過來責怪孩子不懂事。

起初,菲菲勉強忍受了母親的干涉,但最終忍無可忍進行了反抗。這是必然的結果——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常常會這樣引起自己與孩子的沖突’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宣揚晚輩對長輩的尊重和服從,卻很少提倡雙方的尊重。甚至到了現(xiàn)代,許多父母仍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染上了過于旺盛的支配欲,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忽視了孩子的獨立個性,有意無意地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愿望和設計去發(fā)展。

這樣的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往往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

1、成人后缺少勇于承擔責任的勇氣,逆來順受,被人視作懦弱的“膽小鬼”。

2、非常強烈的逆反心理,對任何權威都懷有敵意,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處處碰壁,最終變成性格乖戾的“孤家寡人”。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有必要省視自身:你是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嗎?

從本質上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總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的需求、感覺和喜好。

越是這樣的父母越喜歡假裝自己很開明。

越是這樣的父母越容易責怪孩子太任性。

固然,成人的選擇會更有理性,菲菲的母親每次否定孩子選擇的理由也都貌似很合理。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母親是否應該指導孩子的選擇,而在于成人是否具有一種能力和習慣:去理解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的權利。

作為成人,請設想一下,如果上司許諾給你一些權利,放手讓你做出自己的判斷,去獨立完成一件任務,但在事情進展的過程中又處處阻撓你的選擇,“引導”你朝著他確定的方向前進,你會做何反應呢?你一定會覺得這樣的上司令人無所適從,甚至生厭。他既不遵守自己的諾言,也不信任你的能力,更不尊重你的感覺。

那么,怎么樣在尊重孩子和教導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呢?父母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一、預先坦誠說明自己的立場

預先的坦誠聲明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對成人如此,對孩子亦然。說明自己的立場,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另一方面,也傳遞出尊重對方的信號:我看重你對我建議的看法,并希望你能合作。

再回到菲菲的例子。我們說孩子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時候難免不夠成熟。媽媽完全有理由擔心菲菲在購買玩具時可能因為忽視一些因素,做出欠考慮的決定。比較聰明的做法是,媽媽可以預先給菲菲提出一些建議,做些解釋和規(guī)定,允許菲菲在一定范圍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權和支配權。

例如,在買玩具前,媽媽可以規(guī)定:玩具的價格應該在多少錢以內;不買危險、易損壞或容易弄臟的玩具;不買標有不適合菲菲這個年齡段的玩具等。然后,再帶菲菲去挑選玩具。要知道,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在一個具體、狹小的授權范圍內做出的自我決定,都會令人產生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和愉悅感。這樣,菲菲和母親就能很好地合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令人不快的沖突發(fā)生。

二、在父母掌握的范圍內,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我朋友的孩子2歲多起,開始早上要自己挑衣服了。這個不要,那個不穿,還有一陣子每天一定要穿綠色的衣服,有時候甚至非要穿昨天穿過的臟衣服。朋友跟我訴苦,說每天早上因為這個,浪費了很多時間和口舌。

其實這是孩子自主意識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意愿。最直接的解決的辦法是買衣服的時候帶上他,把媽媽看中的衣服放在他面前,讓他自己挑。這樣,在媽媽掌握的范圍內,給孩子一定的決定權。

有些家長說了,孩子的想法一會兒一變,他決定買來的衣服有時候又不喜歡了,他的決定不靠譜。那么,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辦法:早上起床,給孩子兩套或者三套衣服,讓他在這個小范圍之內決定今天穿什么。這樣,父母可以掌握大局,但是孩子也可以有在一定范圍內的自主權。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機會,尊重孩子就應該從小開始,并貫穿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來,過來,你該喝牛奶了。”

“來喝牛奶,你想要哪種顏色的吸管?自己挑一個。”

“你必須吃藥。”

“看得出來你不想吃藥。你是想把藥放在酸奶里還是冰激凌里?”

“趕快上床睡覺。”

“現(xiàn)在是你的睡覺時間。你是想現(xiàn)在就睡呢?還是先在床上玩一會兒,要睡的時候叫媽媽過去?”

兩種處理方法的區(qū)別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對孩子來說,每個小小的選擇都會讓他感覺有機會控制自己的生活。

又有家長說了:我給了孩子選擇啦,可是都被她拒絕了。女兒不愿意吃藥,我讓她選擇用蘋果汁還是桔子汁服藥,她說,我兩個都不要!然后嘴巴緊閉。

如果孩子對某件事情極度反感,就不會接受任何選擇。這里的重點是,作為家長,首先要理解她的負面感受。比如這個吃藥的例子,家長應該先表示理解:“孩子,你的鼻子都皺起來了,一想到吃藥就不愿意。”這樣的表達能讓她放松,覺得媽媽是站在她這邊的,這樣她在情感上就能聽進去媽媽的話。這時媽媽可以站在她的立場幫她想辦法:“寶貝,我們一起想一想,怎樣才能讓你不那么難過呢?用蘋果汁還是桔子汁?還是你有別的什么辦法?”辦法會有很多:

你要快點咽下去,還是慢慢咽?

睜著眼睛吃還是閉上眼睛?

用吸管還是用勺子?

用大勺還是小勺?

關鍵是,如果有人理解她的感受、她的困難,她也有一點主動權,那么她就能去面對自己的困境。

三、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長提供的選擇,那么,讓他自己想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不要小看了孩子思考和尋求答案的能力,關鍵是父母要有接納孩子想法的心胸。

有一天,爸爸媽媽帶3歲的托尼散步。在過馬路時,托尼不愿意爸爸媽媽拉著他的手,老想掙脫,于是爸爸說:“托尼,你要么拉住媽媽的手,要么拉住爸爸的手。如果你不愿意,那么你自己想一個保證安全的辦法。”托尼想了一會兒,說:“我抓住推車”。這個辦法被爸爸媽媽接受了。

在一個家庭里,最怕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劍拔弩張的氣氛。這個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一定自主權的辦法,可以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沖突。重要的是這個方法背后的理念是:家長要尊重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在尊重氣氛下成長的孩子,會懂得尊重家長。只有在雙方尊重的環(huán)境里,家長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而孩子也更容易心服口服。并且,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這對他們成人后的生活質量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預先坦誠說明自己的立場。

在父母掌握的范圍內,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長提供的選擇,那么,讓他自己想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后記:今天咱們聊聊有關于習慣的問題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個關鍵點。‘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母親是否應該指導孩子的選擇,而在于成人是否具有一種能力和習慣:去理解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的權利。’

為什么有些家長也了解過一些育兒知識,明白一些育兒道理,可到自己帶孩子時候,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忘記了,或是忍不住就對孩子開始管控甚至發(fā)脾氣呢?

這就涉及到習慣問題,只有當行為形成習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可如何讓它變成我們的習慣呢?奶爸有兩點建議

1、每天看育兒知識,不用多,只要能真正的看進去的有1~2篇文章就足夠了,關鍵是每天堅持,形成習慣,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什么呢?

為了更好的明白孩子的想法、行為、能讀懂孩子,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才能做到由心而發(fā)的尊重、理解孩子,而不是刻意勉強、壓抑自己做自己都想不通的事情。勉強、壓抑就會有爆發(fā)的時候,所以疏通自己的內心是第一步

2、好的習慣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根據(jù)行為心理學所說啊,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那么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培養(yǎng)自己的習慣,先把21天分解成三周,以一周7天為一個目標,當堅持過三周后,會形成一個初步的習慣了,然后再重復到三個月

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而且還能成就自己,何樂而不為呢?育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育己……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