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9-12 10:34:55
【幼兒時期】
幼兒時期的孩子記憶力也是以無意記憶為主,形象記憶占主導。這個時期的孩子,對鮮明、生動、有趣的事情非常感興趣,重復多次后孩子能夠不費力的記住。但這個時期的記憶如果沒有及時的重復和不斷的引導,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所以一般人記不住3歲以前發(fā)生的事情,心理學稱之為“人類幼年健忘”。
這個時期寶貝的大腦就像一架照相機,可以不假思索的拍攝周圍的一切;和現在很多記憶專家推薦的“右腦記憶”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說寶貝對所要記憶的內容根本不理解,只是在成人反復的教導下,通過圖片、影音、朗朗上口等形象的展現而記住的,屬于機械記憶的范疇。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回憶的精確性較差,他們的回憶是片段的、不完整的,常常丟失細節(jié)、顛倒時空。
比如經典經書、唐詩等,孩子在背誦的過程中根本與實際對不上號,但是這并不妨礙她們能夠無障礙的背誦很多經典。而且她們往往在敘述某件發(fā)生過的事情的時候,也很容易發(fā)生張冠李戴的情況。
所以當家長最開始詢問孩子在幼兒園里一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時,僅僅可以作為參考,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及孩子不斷的成長,她們才可能會把一件事情的始末完整有序的講述出來。
因此這個時期對于孩子記憶力的訓練就是運用孩子所有的感官,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和味覺,來幫助孩子多方面的嘗試記憶,不枯燥的重復達到記憶目的,并盡快尋找出最適合孩子的記憶方式方法。比如卡片、畫圖、繪本等工具的綜合運用,讓孩子可以愉快的記憶。
【少兒時期】
在6歲以后,孩子的記憶就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她們不僅能夠識記和回憶需要的材料,還可以運用一些方法幫助自己加強記憶,也就是有意識的記憶能力在飛速加強。這個時期,家長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有意記憶,才能夠系統(tǒng)的掌握所學習的知識。
我們一般會從記憶范圍、記憶廣度和記憶保持時間長度來衡量孩子的真實記憶情況。將孩子的短時記憶效果(課堂上老師講解的知識)轉化為永久記憶(通過重復復習、融會貫通達到真正掌握)是一門學問,也是值得家長認真思索的問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