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1-10 11:11:29
記得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一位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yǎng)大,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墒,他每每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03、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么上網(wǎng)打打游戲,要么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對于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那么嬌慣?”
這樣的回答,讓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思之中。因為我們很多的家庭,父輩努力打拼,積攢可觀的家產(chǎn),期盼孩子不要吃自己曾經(jīng)吃過的苦,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樣勞累。結果,就養(yǎng)出了白眼狼,養(yǎng)出了啃老族。
我們還會常常聽老人說,省著點,因為你生了兒子就要考慮給他買房,在農(nóng)村就要考慮給孩子蓋房子娶媳婦。
我們老家那邊,如果是因為家里沒有房子讓兒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責的竟然是老子無能,而不是說兒子沒用。
我覺得這個邏輯很混蛋。為什么兒子娶老婆一定要老子管呢?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前段時候,一個多年沒見的同學在微信群里借錢,說自己要做生意,結果本來熱烈交談的群,一下就鴉雀無聲了。
這位同學是出了名的,因為他的好吃懶做。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時候,他每天的起床的洗臉水是奶奶打好,然后由奶奶穿衣服,爺爺喂飯,上學的書包永遠是爺爺背著。
讀中學后更是這樣,每次一堆臭襪子臟衣服塞一袋子,放假的時候就拿回去給奶奶洗。
最主要的是還愛借錢,讀書的時候就幾乎把所有的同學借一個遍。
沒想到現(xiàn)在30多歲了,還是老樣子,聽說剛剛跟妻子離婚,家里的孩子判給了妻子。也沒有一個正經(jīng)的工作,天天就是瞎混,不想努力,就想通過借錢來發(fā)財。
結果混成了一個這樣的光景。
其實這樣的結果父母是要負責的,為什么當年讓他在爺爺奶奶這樣的溺愛中成長。
他就如同掉在一個蜜罐子里,不知道外邊的天空是什么樣的,更不知流汗和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他當年的享受換來如今的吃苦。
不要看他無所謂的樣子,表面風光的很,也許在某一個深夜,他也會對著鏡子,看著自己日漸衰老的臉,狠狠地責罵自己,追憶童年的甜蜜,然后痛訴命運的不公吧。
04、從小被嬌慣的孩子,何曾能想到,吃苦能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一個人只有經(jīng)歷了苦難這所學校的教育,才能獲得實際有用的智慧。
告訴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定要有一個讓孩子吃苦的意識,能不幫忙就不要幫忙,孩子流點汗,吃點苦是好的。
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活,積極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一起去參加志愿者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煉自己的手腳。
為人父母就要讓孩子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能夠為一個人贏得尊嚴,通過努力奮斗,才能實現(xiàn)一個人的價值。
這些話說起來像口號,但是多年后,一個快30的子女還跟你伸手要錢去吃飯的時候,就會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