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1-18 15:11:21
4.你們想吃刷牙精靈帶來的好吃的東西嗎?這可是需要堅固的牙齒的哦,那你們猜一猜,刷牙精靈還會帶來什么好吃的呢。
五、延伸:讀一讀故事名稱師:其實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河馬和刷牙精靈》,叫什么?下次再和老師,同伴一起看一看,好嗎?
故事導讀:
睡覺前,小河馬去浴室刷牙,遇到了從不刷牙的刷牙精靈,她的牙齒黃黃的,說起話來還有一股難聞的怪味,小河馬塞住了鼻孔。小精靈要變魔術給小河馬看,她念著口訣:“咕嚕咕嚕,不刷牙,變!”但是一個魔術也變不成:刷牙杯摔破了,毛巾掉進了浴缸里。小河馬嘲笑了她一番,小精靈難過得大哭起來。可是他們互相道歉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地變得親近了。刷牙精靈終于答應小河馬開始刷牙了。刷過牙的小精靈又變成怎么樣了呢?“咕嚕咕嚕,刷刷牙,變!”哈哈,她的魔法成功了!
本書意在通過比較刷牙精靈刷牙前后的不同面貌,讓幼兒明白要養(yǎng)成從小刷牙的好習慣。雖然故事有些夸張,但是能引起幼兒的讀書興趣,也有助于他們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刷牙精靈為了實現和朋友小河馬的約定而開始刷牙,小河馬也真心為朋友小精靈最終能夠變魔術而開心,通過他們倆之間的真摯友誼故事,不但有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日常生活習慣,也可以開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故事內容采用對話形式,可以使幼兒逐漸熟悉各種文學形式,為提高閱讀能力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感受堅固牙齒發(fā)出的聲音,知道有堅固的牙齒才能吃更多好吃的東西。
2.了解正確的咀嚼方法,養(yǎng)成刷牙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
《小河馬和刷牙精靈》是一節(jié)中班繪本課,而今天我上的《小河馬和刷牙精靈》換成了小班的繪本閱讀,領域定位小班健康。為什么要在原來的繪本上作改動呢?原因有二點:
1.現代幼兒的咀嚼能力特別差。大家可能在實際工作中都有這樣的一個體驗:午餐的時候,好多孩子會對老師說:老師,我嚼不動!就算是肉絲也會嚼一陣吐出一團渣來,F在的人,真是越來越“食不厭精”:蛋糕唯恐不松軟,蔬菜水果全部打成汁“喝”……食物變“精”了,口感是變好了,細膩、柔軟,便于咀嚼和吞咽,但卻讓大腦失去了寶貴的鍛煉機會。因為孩子們從來不吃比較硬的東西,咀嚼能力逐步下降,甚至消失(舉例徐揚以非),而我們知道,從保育一頭來講,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充分咀嚼有健腦、養(yǎng)胃、健齒和抗癌等多種好處,當人咀嚼硬物或咀嚼速度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從而提高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良好的咀嚼功能可以保證大腦的供血,保持大腦的正常思維活動。同時咀嚼活動可促進兒童牙齒發(fā)育。因此,在這節(jié)活動中,我讓孩子和小河馬比較誰有“堅固”的牙齒入手,引導幼兒要吃、想吃硬一些的食物。
2.培養(yǎng)良好的刷牙習慣。堅固的牙齒哪里來?當然是要養(yǎng)成好的刷牙習慣。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對刷牙的方法只作了簡單的了解,而教育的重點只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刷牙的習慣就好。
活動的年齡階段不同了,教學對象變了,活動所呈現的主題也相應的做了處理。小班幼兒只知道保護牙齒是為了最好的吃,所以在活動中把要求孩子掌握一些正確的刷牙方法改為教給孩子們一些正確的咀嚼方法。這里也是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我想達到的課堂效果是:
和小班的孩子上課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和陌生的孩子在一起,怎么樣用幾句話就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對于每個孩子的回答,都給予不同的答復,或者是引導孩子更深一層次的思考,或是小結孩子的話語,或是提升孩子的經驗…….要讓孩子們從老師的語言中不僅得到愛的體驗,還要獲得成功的滿足感、被關注后的幸福感、被同伴認同的自豪感,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表現的情趣,更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營造的氛圍仿佛我就是孩子中的一員,是孩子們的一個有趣的玩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