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文|馮瑋 2017-08-25 10:32:53
70年代末,大多公立校開設“學前班”,為新生提供適應學校的環(huán)境及一年級預習輔導。
那是中國幼小銜接課程的雛形。
近幾年幼小銜接市場火爆異常,深挖原因,一句家長的話乍聽心酸,卻也點明這片紅海出現(xiàn)的必然:
“我只能拉著我的孩子搶跑。”
(上海某國際學校小學部自主招生考場外)
放棄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一席難求
中關村某小區(qū)一層,進門右拐就是所幼小銜接補習班。
。C構門口的課程表)
工作人員介紹,雖然距轉年三月份開課的半年班還有6個月的時間,但現(xiàn)在只剩下最后一個班、約16人的名額了。
課程表中,機構的學習時間與課程內容基本仿照一年級狀態(tài),除語數(shù)英,還包含聲樂、體育、表演等內容。
“英語可以掌握400-600個單詞、能慢速與外教交流、拿到英文書就會拼讀,數(shù)學可以做到100以內加減法……”工作人員表示,學完全年班的課程,孩子一年級上學期的課業(yè)基本不用擔心。
而在另一家機構的中關村校區(qū),工作人員也承諾“全年班孩子學習完后的漢語識字量在1000字左右、能書寫100字,數(shù)學會20以內加減心算、英語能掌握聽說單詞120個、會話句型20組。”
工作人員表示,中關村校區(qū)9月份即將開班的全年班只剩下5個名額,而明年3月的半年班也已滿額,只有藍旗營校區(qū)還可以報名。
(模仿公立校教室的幼小銜接課堂)
“這已經(jīng)是我跑的第四個培訓班了。”
在培訓機構外看材料的家長楊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中班,但同班的一些孩子家長已經(jīng)準備放棄大班直接報一整年的幼小銜接課程。
“孩子3歲時我就教他學握筆寫數(shù)字了,我以為我們已經(jīng)很早了。”
“一步慢步步慢,怪我沒做好功課,讓孩子又晚了。”
中產家庭的焦慮,幼小銜接市場的催化劑
2006年前后,幼小銜接市場初見端倪。
此后十余年間的發(fā)展更是猛烈而疾速,究其背后,卓越巧問創(chuàng)始人成君霞分析,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七十到九十年代初期,幼兒園還未完全普及,很多地區(qū)只能靠公立校的學前班為兒童提前預習知識科目。
隨著幼兒園數(shù)量與規(guī)模在近20年間的幾何增長,適齡兒童有了更合適的早期學習氛圍;
二是,國家政策逐漸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收費內容的把控,帶有營利性質的學前班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政策氛圍;
三是,雖然幼兒園開始普及,但幼兒園大班課程無法滿足過孩子在渡階段的節(jié)奏適應與知識儲備,近些年家長希望孩子享受到優(yōu)質資源,盡早掌握知識,為“擇校”與“被校擇”做好基礎,故幼小銜接市場“剛需”日益加深;
四是,隨著K12階段一片紅海,多家培訓企業(yè)先后始嘗試下沉“入口”,慢慢將產品適應年齡向低延伸,故此,也在產品層面也為幼小銜接市場的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中產階級家庭的焦慮。”
成君霞解讀,從家庭層面分析,處于社會底層的家庭很難享受太多的學習資源,而高端家庭的選擇空間與機會又相對較多。
這時候,或許正是這群“夾”在中間的中產家庭父母的焦慮,為幼小銜接市場的爆發(fā)提供了最為關鍵的催化。
“中產家庭拼的就是孩子,獲取優(yōu)質資源的途徑,就是靠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成君霞說道。
在某家長討論群中,一位昵稱是“狼爸”的家長亦坦言:“不想我的孩子輸。”
群中還有家長計算,北京目前單獨的幼小銜接課程大約在80-150元/時,而全日制課程大約在3500元/月,若報名暑期銜接集訓班,兩個月的學費也在4000-10000元之間。
雖談不上“樂于”,家長也“甘于”為此買單。
“狼爸”說:“錢可以糊涂,課不能馬虎。”
公立校眼中的“銜接”
如果說大部分家長對幼小銜接抱有追捧的態(tài)度,而在公立校的角度,目前也站成兩派:
天津某實驗小學的班主任做過一個統(tǒng)計:自己班上的41名學生中,約有將近30名孩子提前參加了幼小課程輔導,絕對0基礎的孩子只有不到5人。
該教師表示,以拼音課程為例,一般公立校的教研要求是在一到一個半月內完成學習,但是有些孩子掌握的不夠牢固,很可能對后續(xù)的語文學習帶來不便。
故此,提前預習,可以幫助孩子提早適應小學的學習要求,把有一定難度的基礎知識夯實。
另一位公立校教師則表示,雖然幼小銜接課程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適應環(huán)境,但也可能帶來不專注聽講或不認真復習等問題。
。ü⑿=處熝壑械挠仔°暯樱
對此,成君霞分析,培訓機構應該研究好孩子在銜接課程中的銜接內容,除學科知識外,小學的常規(guī)習慣、任務意識、溝通能力等也應該被融入到銜接課程中。
“如果只從知識層面過分地求難求多,也會被孩子排斥,被公立校排斥。”
一位6歲孩子的母親表示,她在此前曾為女兒報名了幼兒園的幼小銜接課程,從女兒班級的學習情況看,孩子們掌握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孩子可以掌握約1000個漢字,可拼可讀可寫,有的孩子則勉強可以讀對字音。
“我更希望課程可以幫助她適應小學的生活節(jié)奏,比如要早起,要寫作業(yè),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去休息或去衛(wèi)生間。”
幼小銜接市場成長中的煩惱
成君霞分析,隨著近些年幼小銜接市場的發(fā)展,亂象也逐漸凸顯出來:
首先,幼小銜接門檻太低,部分機構隨便找一個教室、拼湊幾個教師就開設了作坊型培訓班,屬于不正規(guī)的經(jīng)營和教學狀態(tài);
其二,教研內容不科學,無論是顯性的學科知識、課程體系,或者隱性的一年級學習習慣、學生自控能力培養(yǎng)等,均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教研和科學授課機制;
其三,師資缺乏,成老師認為年齡越小的學生,越需要專業(yè)度高的教師,而這個現(xiàn)象常被機構忽略;
其四、認定幼小銜接是“一錘子買賣”,只重營銷不重服務。
成君霞分析,基于市場亂象,隨著行業(yè)基因的逐漸調整與整合,未來的幼小銜接課程與市場也會有新一輪的改革與變動:
產品方面,除入學前的準備外,入學后的適應與拓展也將成為新的產品關注點,通過幼小、一二年級的輔導內容形成服務口碑,再為三年級后的迅猛輔導需求引流。
形式方面,從線下向線上延伸,在家庭端、移動端提供課程或咨詢服務;
家長方面,未來也可以嘗試為家長開設父母課堂,幫助其了解孩子的腦力發(fā)展和在親子活動中如何培養(yǎng)、鍛煉孩子的能力。
本周起,各地相繼開學,不知道這些結束了幼小銜接課程的孩子們,此刻的校園生活是什么樣子?
孩子們的表現(xiàn),能否為“什么都不怕,就怕比孩子”而焦慮的爸爸媽媽們,帶來一絲寬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