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09-08 16:06:42
(2)鼓勵幼兒自選同伴分享玩具。
(3)用玩具開展“巧手”比賽。
、僬埬弥婢哕嚨暮⒆,進行賽車。
A.遙控車比賽規(guī)則:在地上放些障礙物(盆、小紙箱、沙包等),幼兒在把車放在起點線上,從裁判喊“開始"后,在規(guī)定的2分鐘內,遙控車要繞過障礙物且不能碰到,比比哪輛車最先到達終點。
B.回力車比賽規(guī)則:幼兒把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根據(jù)裁判口令發(fā)車,比賽誰的車開得最遠。
、谡埬弥尥薜挠變海荣惤o娃娃做裝飾,看看誰做得又快又美。
比賽規(guī)則:在規(guī)定時間內,根據(jù)桌上的裝飾材料(如項鏈、頭花、假發(fā)套、羽毛等)對娃娃進行裝飾,以裝飾出最美的娃娃(幼兒評選為主)為勝。
環(huán)節(jié)自評:在分享玩具的環(huán)節(jié),設置了幾個游戲情境,不同性別、不同喜好的幼兒均從中體驗到分享玩具的快樂。
4.通過實物對比、觀看視頻和討論,懂得珍惜玩具,感知周圍的愛
(1)出示媽媽的玩具箱中的布娃娃、沙包和手絹,請幼兒觀察:“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和你們的玩具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發(fā)現(xiàn),雖然時間過了很久,媽媽的玩具舊了,但是依然完好,也很整潔,說明媽媽很珍惜這些玩具。讓幼兒對比一些被他們丟棄或毀壞的玩具照片,啟發(fā)幼兒珍惜他自己的玩具。
(2)幼兒觀看家長自拍的視頻(其中,家長談到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材料、家人制作或同伴交換而來),讓幼兒體會這些玩具中蘊含的溫馨情感。
(3)遷移經驗:讓幼兒看看班級活動區(qū)里的玩具,體驗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對自己的愛。啟發(fā)幼兒珍惜班級的玩具。
環(huán)節(jié)自評: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實物對比和觀看真實的視頻,幼兒對其中出現(xiàn)自己父母表述其童年玩具的情形,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經過啟發(fā),他們知道了自己的玩具中也有來自家人、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的愛。
5.欣賞散文,升華情感
(1)欣賞散文——教師朗讀,幼兒自由跟讀。
指導語:“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了吧,媽媽小時候的沙包玩具是外婆做的。外婆在工作后,利用休息時間給媽媽做玩具,真辛苦,所以媽媽特別珍惜玩具,里面有著外婆對媽媽深深的愛。”“我們來聽聽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媽媽的玩具箱》。”播放視頻,幼兒欣賞和自由跟讀散文《媽媽的玩具箱》。
(2)討論: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①理解媽媽愛的方式。
引導幼兒討論:“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
幼兒自由交流。
重點討論:“如果你亂扔玩具,亂摔玩具,或者跟同伴爭吵或打架,媽媽批評了你。你覺得這時候,媽媽還愛你嗎?”啟發(fā)幼兒感知,當他做錯事時,媽媽或老師的批評也是一種愛,是希望他能更好地成長。
②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
提問:“你打算為你的媽媽做些什么事,讓媽媽感受到你愛她呢?”
幼兒討論。
教師梳理討論結果:“我們可以在媽媽回家的時候幫忙端一杯水、做簡單的家務事或給她捶背。有機會還可以為媽媽畫一幅畫、照一張相等。”
與幼兒共同討論,引導其明白愛的方式有很多種,自然地結束活動。
附散文:
媽媽的玩具箱
余貞
媽媽小時候,有一個大大的玩具箱,里面沒有芭比娃娃,也沒有變形金剛,卻藏著許多許多媽媽的寶貝。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塊小小的手帕。媽媽和小伙伴們一起玩丟手絹的游戲,玩得真開心。小小的手帕,變成了小老鼠、香蕉、小帽子,小帽子戴在頭上真滑稽。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個方方的沙包。這是外婆一針一線做給媽媽的,媽媽玩得真開心。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價格很便宜,而且也很簡單,卻帶給媽媽許多許多的快樂,藏著許多許多媽媽小時候的夢……
專家點評(點評專家:周玉香,高郵市城北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園長、高郵市幼教名師)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尊重他人的勞動及成果。如:提醒幼兒關心身邊的人,看到自己的媽媽累了,知道讓她安靜休息一會兒。本次社會活動根據(jù)這一精神進行設計,呈現(xiàn)出幾個特點。
1.活動內容較新穎,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每個幼兒都有玩具。班上幼兒多為獨生子女,分享意識、感恩意識、珍惜玩具的意識都比較缺乏。借此活動,教師巧妙地將游戲、自主討論、課件播放等多種方式穿插在環(huán)節(jié)中,而不是生硬灌輸或空洞地講道理,符合幼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現(xiàn)實需要。
2.生活化、游戲化、體驗式是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特點和基本實施方式。該活動注重幼兒的體驗,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通過玩玩、說說、看看,了解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感知媽媽小時候玩具的玩法,體驗玩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所帶來的快樂。同時,利用圖文并茂的散文進行總結,自然引出活動主題“愛”;顒訉訉舆f進,幼兒的體驗是多元的,玩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時,體驗了開心;討論問題時,體驗了激烈;了解到媽媽的批評也是一種愛,體驗到感動;等等。
3.善于運用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和理解;顒又薪處熌軌蚶眠m宜的教育資源,通過提出適切的問題引導幼兒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認識“中心話題”,使得整個師幼互動中呈現(xiàn)積極、良好的狀態(tài)。可見,教師設計出適宜的問題并能在具體教育情境中靈活提出,是有效實施社會教育活動的一個關鍵要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