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10-10 20:06:55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幼兒藝術類論文《淺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進行皺紋紙粘貼》,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皺紋紙粘貼”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美術活動,他們運用靈巧的小手與皺紋紙盡情的在畫紙上,粘貼自己的世界與可愛的想法,孩子們經(jīng)歷了一年的學習與實踐后,在這個領域中感到受益匪淺,對皺紋紙粘貼不在局限于老師的范例,而是運用自己獲得的經(jīng)驗開始創(chuàng)新,真正領悟到藝術的價值之所在,正如《綱要》中所說的,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藝術潛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借此機會我與大家一起分享,孩子們完成皺紋紙粘貼時的精彩瞬間與美好的回憶……
一、從潛入深獲得成功的體驗
1.圖形粘貼法
孩子們剛接觸皺紋紙粘貼,只局限在外輪廓的粘貼,忽視作品里面的粘貼與裝飾,因此采用兒歌教學法這一教育策略引導幼兒解決問題。例如:“皺紋紙真奇妙,拇指食指扭一扭,把它變成長面條。”通過兒歌教學,孩子們通過同伴互助很快將皺紋紙搓成細長條,這樣活動中節(jié)省很多時間,可以盡情粘貼了。那么,圖形對幼兒來說并不陌生,但是運用在粘貼畫方面那是一種挑戰(zhàn)。
例如在進行皺紋紙粘貼《毛毛蟲》活動中,粘貼毛毛蟲身體時,我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毛毛蟲身上都是圓形的花紋,有的幼兒是圍繞圓形輪廓粘貼,有的幼兒將皺紋紙團成圓再粘貼,還有的幼兒將各色皺紋紙扭在一起進行花樣粘貼。孩子們在粘貼過程中特別興奮,紛紛拿給我欣賞,得到老師的表揚才肯離開。金冠希小朋友看到別人粘好了,自己沒有完成,急得叫:“老師,我還沒有粘好呢?”我安慰她:“別急,好好的做,老師等你。”她聽了我的話,安心地粘貼了。一會兒完成了,很開心地送到我面前:“老師,我粘好了。”這個幼兒平時動手能力較差,而且不能及時完成作品,今天能獨立完成而且主動送給老師,對她來說挑戰(zhàn)成功了,她還高興地告訴小朋友:“今天老師說我粘貼得好……
這一案例中,幼兒的技能不是在老師的反復教授中掌握的,而是在一個小小的觀察后,運用了簡單的方法將幼兒遇到的難點解決了,因此,我覺得在美術教學中,特別是剛接觸這一領域,要設計與主題相應的游戲,為一些技能的掌握開辟捷徑。就拿這個案例中的模仿毛毛蟲來說,幼兒在突破難點時就能很好解決了,不用老師泛泛的說教,孩子們很快能領會意圖了。
運用圖形進行粘貼這個小策略幫助幼兒解決了難點,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會發(fā)現(xiàn)更有效的粘貼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技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繩編粘貼法
孩子們對圖形粘貼運用得非常靈活,逐漸向新的粘貼方法挑戰(zhàn)。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只能依照老師所給的輪廓進行粘貼,有一定的局限性,束縛了幼兒的思維,通過教研活動之后,今天進行的皺紋紙粘貼《七星瓢蟲》活動后,孩子們不僅有新的收獲而且在粘貼技能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擁有了更多的自信。
首先我改變平面作品的效果,引導幼兒通過各種形狀、線條、團圓改變作品的整體效果,利用各種顏色的搭配編成小辮子呈立體效果,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將方法與大家分享后小朋友們心領神會,能夠根據(jù)我的引導進行大膽嘗試,效果真是不同凡響。在活動中,充分引導幼兒運用各種線形編成辮子來完成,接著孩子們開始創(chuàng)作了,有的幼兒用一種顏色編成小辮子進行粘貼,有的幼兒則選擇各種顏色皺紋紙粘貼來完成,總之大家的想法各異,都很用心地完成著自己的作品。尤其能力較差的福音小朋友的作品,留給大家深刻的印象。大家在粘貼時,福音首先將外輪廓用各種顏色搓成細線條粘好,然后選擇紅、黃、藍、綠這幾種顏色,編成小辮子粘在瓢蟲身上,觸角用各種顏色的小細線條完成,最后用黑色裝飾瓢蟲眼睛,整體效果非常好,特別細膩,用孩子們的語言形容真是“棒極了!”通過福音的拋磚引玉,孩子們要求再多一些創(chuàng)作的時間,紛紛將自己的作品再加工,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漲,最后作品完成得非常完美。
活動中都要認真的觀察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整,無論在材料的提供上,還是在教師的指導中都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要循序漸進的進行,不僅讓孩子們獲得技能的提高,更要獲得情感體驗,也就是在粘貼中獲得自信,體驗成功!
通過這個小案例,使我很受啟發(fā),粘貼只是美術活動中一種形式的體現(xiàn),不僅發(fā)展幼兒的小肌肉群而且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雖然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一段時間,但是,只體現(xiàn)在表面上,沒有真正研究幼兒解讀幼兒,更沒有考慮今后發(fā)展的目標,通過這次研討和實踐,我想孩子們會在皺紋紙粘貼這個領域中會不斷得到提高和潛力發(fā)展的。
3.組合粘貼法
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xiàn)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的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jīng)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孩子們進行皺紋紙粘貼的過程中逐漸發(fā)揮自己的特點,敢于大膽嘗試,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挑戰(zhàn)意識。他們擺脫老師的范例,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李愛羽小朋友在完成《花兒朵朵開》的粘貼活動中,能夠根據(jù)作品的特點大膽粘貼,首先花瓣她采用褐色細條的皺紋紙粘貼邊緣,花心是運用皺紋紙旋轉粘貼法,一圈一圈地粘貼,而且顏色各異,作品非常有個性,體現(xiàn)了皺紋紙粘貼畫的特點,視覺效果棒極了!通過愛羽的拋磚引玉,大家都要躍躍欲試,紛紛嘗試這種粘貼方法,而且能力強的幼兒竟能超越愛羽的想法,進行創(chuàng)新,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