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11-23 11:25:05
調查報告顯示,3歲以下孩子一個興趣班都沒參加的人數(shù)僅占約10%。英國心理專家指出,孩子不參加任何興趣班也能算得上是一種休息和能量儲備,如果爸爸媽媽給孩子安排太多的活動反而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力。
興趣班太多,反而“扼殺”興趣
調查報告顯示,3歲以下孩子沒有參加一個興趣班的人數(shù)僅占約10%。約有60%的3至6歲孩子,所學的項目在1到3項之間。尤其是大于6歲的孩子,很多都選學3項以上的才藝,35%的孩子還選學了更多的才藝。專家建議,給孩子安排才藝班要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承受能力。
在這么多人里面,對才藝班有興趣的孩子僅占四成左右。而且,很多的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隨年齡增長反而下降時,于是發(fā)出了:“興趣班成了興趣的殺手”這樣的感慨。主要是由于,差不多5%左右的孩子覺得自己“一直就沒什么興趣”,一切都是爸爸媽媽的安排。
與此相反,爸爸媽媽對這方面會特別感興趣。調查發(fā)現(xiàn),要是孩子跟爸爸媽媽表明,自己不再想參加這個興趣班的時候,非常多的爸爸媽媽都會想盡各種方法使孩子堅持下去。
國外專家:孩子“虛度光陰”不是罪惡
事實上,望子成龍的心情,各位爸爸媽媽都是一樣的,要是自己的孩子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別的小朋友又抓緊時間各種學習,爸爸媽媽都會覺得自己受不了。但孩子“虛度光陰”是一種罪惡嗎?
英國心理專家指出,在孩子眼中,不參加任何興趣班也能算得上是一種休息和能量儲備,如果爸爸媽媽給孩子安排太多的活動反而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力。
帕特里克奧唐納是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他的理論是孩子天生具有游戲和探索的天性,在3歲之前,孩子主要都是依靠爸爸媽媽的引導,3歲以后,是孩子自主期。
如果孩子在生活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興趣愛好,或希望融入孩子間的社交活動,他們就會覺得生活非常有樂趣,除非他們沒有玩伴或活動的限制太多。
而5歲-6歲更是孩子們自主社交的關鍵時期,他們在這段期間里面會更喜歡和其他同齡的孩子玩耍。奧唐納說,這時候,對于那些喜歡一天到晚看著寶寶的爸爸媽媽來說,要做出適當?shù)母淖,不能時刻充當“衛(wèi)星定位儀”,監(jiān)控孩子。
“無聊”有助儲存能量
愛哲希爾大學資深心理學講師理查德拉里指出,一定時間的“逃離”和創(chuàng)造力會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起到關鍵的作用,爸爸媽媽最好是能夠明白孩子也有無聊的時候。拉里稱,爸爸媽媽不要一天到晚盯著自己的孩子,而要留給他們獨處的時間,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愛好去玩耍。
奧唐納對現(xiàn)代英國青少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過去幾十年來,爸爸媽媽全權決定孩子活動的教育模式,已經令英國青少年養(yǎng)成了需要別人領導和不會自己作決定的性格。
奧唐納發(fā)現(xiàn),15歲以下的青少年現(xiàn)在都非常缺乏自信心,無論是在學校里面還是別的社會活動,他們都希望有一個“帶頭人”,直到17歲以上,一些年輕人才會慢慢開始自己做決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