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南京站 作者:njbjwushan 2017-12-25 15:34:21
上個周日帶孩子出去玩,坐車經(jīng)過某民辦校的門口,發(fā)現(xiàn)門口人山人海,深有感觸,結合自己近幾個月來的心路歷程,估計好多家長和孩子的心這幾周都不得安寧了,心有不忍。感覺到現(xiàn)在的孩子這么小就經(jīng)歷和直面這么殘酷的競爭,以后還有漫長的學習生涯和人生,還是要平穩(wěn)心態(tài),不必因為孩子一時的挫敗而讓自己和孩子好像要背負一個原罪一樣。我記得我小時候去上學都是高高興興的去上學的,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都在兩邊熱烈歡迎我們。雖然那時候還小,還不知道后面的學習辛苦,但剛上小學時覺得總歸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而現(xiàn)在這種情況我就感覺到還沒上小學就已經(jīng)是一片哀鴻,從線下到線上,到處都好像世界末日一般。目睹此情此景,若有所思,心有戚戚焉,所以才信手寫下了一篇雜文,本意在于: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不要再因為這個超出常規(guī)的和科學性欠佳的面試而一直搞得自己和孩子都不開心;
2、應把精力及時放在孩子的各項學習以及習慣的培養(yǎng)上,對孩子今后的學習要有一個大致的總體的規(guī)劃;不管是考上民辦校的還是沒考上的,今后的壓力應該都是有的。完全快樂的學習是沒有的,學習終究是一件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人生體驗。如何從這個枯燥的學習中找到樂趣,就看各位家長的本事了;
我并不是刻意的要去抨擊現(xiàn)在的這種升學現(xiàn)象,所以我前些天看到家長幫很恐怖的說我“痛斥幼升小亂象”,我感覺有點誤解了我的本意,我只是希望各位家長心平氣和點接受現(xiàn)實,為長遠著想,為將來考慮,從現(xiàn)在就要開始作規(guī)劃了。
我也贊成一些家長所認可的“不局限于教學大綱,每個孩子不一樣,不需要被大綱束縛住”這種看法。所以自從我感覺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數(shù)學上受我的影響有一定的資質(zhì)和潛力,所以我也比較注重孩子的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我的做法和許多家長并不一樣:
1、和很多家長依賴于培訓機構不一樣,我并沒有完全依賴于培訓機構,我認為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引路人就是家長。因此只要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并且我的水平也足夠,我會盡量耐心的陪著孩子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一起經(jīng)歷碰壁的過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2、因為我個人信奉步步為營、逐步向上的教育思想,從我孩子開始學習直到現(xiàn)在,我基本上不會采用短期性的、帶有集訓性質(zhì)的、壓迫性的強制性的灌輸型的學習。所以我暫時不會給他去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更不會要求他每天刷很多的題,背大量的記憶性的知識和內(nèi)容。不過這也和我的擇校有關,因為我自己沒有學區(qū),離各大民辦校的距離也過于遙遠,所以從一開始就輕裝上陣,不為升學和擇校而考試,索性就給孩子的啟蒙階段輕松點學習。
3、如果有問題孩子短時間理解不了不要緊,可以擱置爭議,留待后面再解決。在這一點上我非常的大度,也非常的有耐心,更加非常的小心翼翼。我采取的是非常緩和漸進的方式,竭盡全力避免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竭力避免管得過多過嚴從而嚴重干擾孩子的思維發(fā)展。不管什么問題,我都會一直微笑著啟發(fā)和引導他,讓孩子盡量感覺不到壓力,日積月累,天長日久,水滴終會石穿,孩子的思維能力在逐漸的成長,他終有一天會明白原來不懂的問題的。
4、我并不追求孩子成為一個小時候就鋒芒畢露的天才,更不會強制性的要求他某次考試和面試必須過關。我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陪著孩子慢慢長大,我不想讓孩子過早的體會那些囫圇吞棗式的貽害無窮的學習方式。既然能力的養(yǎng)成要經(jīng)過一段漫長的時間,家長又何必急于在這么的時間內(nèi)非要讓孩子達到一個所期望的高度呢!有時候,心態(tài)平和點、耐心點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進步和收獲。
5、我在這個論壇里經(jīng)常聽到有家長在說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幾百幾千的加減法都會了。我對這點倒并不是太熱衷,計算這個東西并不是學的越早越好、也并不是算得越快越好,至于珠心算這個玩意我不了解,不發(fā)表意見,反正我是沒讓孩子學。我的孩子數(shù)學思維能力馬馬虎虎,不過他直到現(xiàn)在還是只會幾百內(nèi)的加減法,也沒有背過任何加減法口訣,所有的計算都是按照算理來算的,甚至很多時候是用他自己的方法算出來的。我的理念就是:啟蒙階段應優(yōu)先發(fā)展思維,竭力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思考能力和方法技巧。至于計算方面應優(yōu)先確保正確率,算慢一點倒無所謂,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問題。
6、我個人比較懶,不擅長制定細致到連吃飯、睡覺時間都規(guī)定的很仔細的作息時間表。這是我個人的缺點,從學生時代起,我制定了無數(shù)的作息時間表,制定了無數(shù)的激勵自己上進的目標,不過我后面發(fā)現(xiàn)都沒用,所以我也懶得給孩子制定這些表格了,只是在心理大致設定一個目標和方向,努力就行了。重要的是要有實際行動,更重要的是要每天都要堅持。在這一點上,我倒做得挺好的,可能和我的職業(yè)習慣有關,如果有孩子當天任務不完成,我總感覺到渾身不舒服,總感覺到今天缺少了什么。
7、我自己有一個習慣:考完試從不問學生考得怎么樣,我甚至連考試時的樣卷都不做,考完試也從不過問試卷上考到了哪些內(nèi)容,一切等到考完試之后再來詳細的進行分析。如果我看到了試卷試卷以及答案我肯定會控制不住的追問孩子們有沒有做出來,如果做得不好還有可能情緒會失控,搞得大家都不開心。我對自己的孩子也同樣如此,不管什么考試,從不問他考得怎么樣,他也不和我說,考完后直接走人,該干嘛就干嘛。一切等成績出來,成績好了就表揚,成績不好只要孩子努力去做了也沒事,和孩子開個玩笑,緩解一下情緒,然后再坐下來一半嚴肅一半輕松的分析所存在的問題。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對于那些英雄人物來說都是如此。何況對于這么大的小朋友,一點小挫敗又算得了什么!過于看重成績,過于在意結果,也難怪現(xiàn)在的孩子壓力過大,如果緩解和了解不當,出現(xiàn)什么未知的情況也是大家都無法預測的事情。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要學會放松和減壓。
8、順便簡單談一談學習的習慣問題。
我在我前面的文章《作為一名老師,對幼升小的看法》回貼中看到有的家長認為沒有學習的過程怎么能養(yǎng)成學習習慣呢?我認為這位家長朋友對學習的范圍定義和學習邊界界定的標準和我不太一樣。我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點點滴滴都可以作為培養(yǎng)習慣的契機。學習并不是單純的指課堂上的學習,而是包括生活能力、自控能力、專注能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學習。如果這些知識指望通過培訓班或?qū)W校來教,我認為這部分家長還需要轉(zhuǎn)變自己的理念和思想,要意識到習慣并不僅僅是指學習的習慣,同時許多方面都需要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來言傳身教。習慣不是自然天成,習慣為什么成自然,那是因為從生活到學習,每一件事事無巨細都有一個家庭內(nèi)部或?qū)W校所約定俗成的原則來指導和引導孩子養(yǎng)成了這些習慣;丶揖退⑹謾C、看電視,從不看書學習的家長我個人認為需要為了孩子改變一下。書香門第、王謝風流所傳承的家風狹義上講傳承的就是一種家庭內(nèi)部的做人做事的習慣,南朝顏之推所寫的《顏氏家訓》即是。所以我看到有家長朋友認為必須要通過上課才能培養(yǎng)習慣我感到很奇怪。你自己平時什么習慣,孩子就什么習慣。這句話雖有些偏頗,失之公允,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一定要等到上學時才去培養(yǎng)習慣,可能原先的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家長以后一直就處于一種時刻準備著,為糾正孩子學習習慣而奮斗的過程中。完成任務不是天經(jīng)地義的么?每個人各司其職,該干嘛就干嘛。為什么一定要等到上學后才去培養(yǎng)?
在民辦校問題上,雖然我也心向往之,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慮。不過我是從來徹頭徹尾就沒考慮過南京的某些以加壓、大量的作業(yè)量而聞名的民辦校。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要學好語、數(shù)、外,也要學會獨立生存能力,到了野外或一個陌生的地方不要連家都找不到,不要連生存下去都困難;我希望他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要學歷史、地理、科學、音樂、美術,做一個全面而均衡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要學會自嘲和安慰自己,具備一種相對樂觀的心態(tài),不要沒什么事就尋死覓活的;我希望我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擔當責任的能力。
所以我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估計那些不但挑學生更挑家長的這些學校,對于我這種理念的家長,這類學校是不可能喜歡我這類家長的。因為我們互相之間理念大相徑庭,格格不入,坐在一起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命中注定八字不合。雖然我也認可孩子要努力、要奮斗,不過凡事過了頭就不是一件好事。何況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收獲,不過終歸是努力比不努力要好,人有追求并不是一件壞事情,最起碼活得充實些,將來也可以擁有更大的自由度,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機率更大一些。我也是一個好玩的人,平時還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呢。這種家長在這類民辦校里面簡直就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家長,估計沒幾天就會被一腳踹出去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