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xué)而思語文 2018-01-15 16:04:4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王安石
除夕
除夕,俗稱“年三十兒”。“除”,以新易舊曰除,即交替之意;“夕”,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除夕”即含有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之意。
除夕與春節(jié)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自古傳承著祭祀神祖、“守歲”、“壓歲”、吃年夜飯、包餃子等習俗。
守歲
“守歲”,就是指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夕”。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夕”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夕”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夕”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年最后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