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23 15:43:51
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做親子鑒定是為了證明你爸是你爸、哪個是你媽。 但其實現(xiàn)在越來越多地區(qū)需要親子鑒定報告給孩子上戶口,攜帶親屬出國需要證明親子關系,大小災害事故遇難者身份確認也需要這一招。 當然,發(fā)現(xiàn)養(yǎng)了 n 年的小孩長得越來越像隔壁老王;被逼奉子成婚前先看看胎兒是不是自己的;突然有人上門認祖歸宗……這些鑒定理由,也并不比電視劇里出現(xiàn)得少。
“親子鑒定”的概念古已有之,滴血認親的故事流傳很廣,“血相溶者即為親”的觀念盛行一時。以現(xiàn)代科學分析的角度看,這種親子鑒定的方法只會制造親緣關系的“冤假錯案”。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親子鑒定的手段越來越多,結果也越來越準確。
親子鑒定的原理
判定親生關系的理論依據是孟德爾遺傳的分離律。按照這一規(guī)律,在配子細胞形成時,成對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分別進入各自的配子細胞。精、卵細胞受精形成子代,孩子的兩個基因組一個來自母親,一個來自父親,因此同對的等位基因也就是一個來自母親,一個來自父親。鑒定結果如果符合該規(guī)律,則不排除親生關系,若不符合,則排除親生關系(變異情況除外)。
親子鑒定還能鑒定親緣關系
其實親子鑒定不僅能鑒定出親生父母,還可以進行親緣關系鑒定,目前親緣關系鑒定包括以下幾類:
常規(guī)的親生血緣關系鑒定:這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一類親權關系鑒定,包括父母子三方(又稱為三聯(lián)體)、父子(或母子)雙方(又稱為二聯(lián)體)的親權鑒定。這類鑒定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9.999999%。
隔代親緣關系鑒定:這類鑒定指要確認曾祖父母、祖父母與曾孫子(曾孫女)、孫子(孫女)之間的親緣關系。還包括單純的父系親緣關系鑒定,如要確認曾祖父、祖父、與曾孫子、孫子之間的親緣關系,以及單純的母系親緣關系鑒定,如要確認曾祖母,外祖母與外孫女,曾外孫女之間的親緣關系。
疑難的親緣關系鑒定:除上述兩類外,還有一些比較疑難的親緣關系鑒定,如父母皆疑的同胞(兄弟、兄妹、姐弟、姐妹)、表兄妹關系的鑒定,叔侄之間、姨和外甥女之間、舅舅與外甥(外甥女)之間的親緣關系鑒定等。
DNA親子鑒定的優(yōu)勢
DNA親子鑒定與其它鑒定方式相比除了準確率高以外,它還有著其它優(yōu)勢,比如傳統(tǒng)的血型測試要求鑒定對象至少6個月以上,而且通常是要需要血液量也較大,對嬰幼兒的鑒定就比較受限。
DNA親子鑒定測試是無年齡限制,鑒定樣本只需要幾滴的血液或是口腔抹擦所得的腮細胞,使得DNA測試可以在新生嬰兒或小孩身上進行。由于DNA是形成于結合期,所以通過絨毛活檢和羊水鑒定檢測可以鑒定胎兒的DNA,從而鑒定胎兒遺傳意義上的父親,一般懷孕10周以后可以做絨毛穿刺手術檢測,懷孕16周以后就可以做羊水檢測。
或者當一個人已辭世或失蹤,可以在其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上重新編排他或她的DNA組織。不過需要注意的,如果被鑒定者半年內輸過他人的血或在兩年內進行過骨髓移殖,可能會影響親子鑒定報告的準確性。
同卵雙胞胎DNA并不完全相同
同卵雙胞胎的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理論上應該擁有同樣的DNA。但是從第一次分裂開始,雙胞胎的差異就已經開始產生,因為受精卵分裂成兩個獨立細胞時,細胞質很難分配公平,遺傳物質的分配也就出現(xiàn)差異,所以他們從發(fā)育早期就會出現(xiàn)數百種基因變化,這些變化讓他們向不同的方向發(fā)展,而且差異還隨著基因突變的積累而產生,幾乎可以肯定全部的成年雙胞胎都存在基因差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