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05 19:40:59
現(xiàn)在得到老師的教學參考書,當然比我們小時候更容易,于是一些爸爸媽媽會買來配合課本的教學參考書來輔導孩子,甚至直接把這些書交給孩子自己看。
表面上,這樣好像可以幫孩子更容易把握老師的授課重點、準確了解課堂內容,實際上,卻讓孩子失去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的寶貴機會——課堂學習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需要孩子跟隨老師的思路和講授,一步一步理解和接受,而提前知道“結果”的孩子,則往往不會再耐心地跟隨老師的講解,而是一步跳到結果。
這樣只知結果,跳過過程和過程中的思考,孩子缺乏通過按部就班的課堂學習來鍛煉、提升學習能力的實踐,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而且孩子習慣了用這種“取巧”的方式來學習,自己努力的意愿也會慢慢降低,當遇到考試等無法“取巧”的情景時,弊端就會一下子顯現(xiàn)出來。
6、幫孩子把握關鍵:會做的做一千遍,不如不會的會做一遍
爸爸媽媽輔導孩子學習,不能“以量取勝”,“這個抄三遍”,“那個做五遍”。孩子已經會的,你讓他重復,他會很煩,而且這樣眉毛胡子一把抓,孩子真正不會、不懂的地方,也很容易被忽略過去,不會的還是不會。
爸爸媽媽需要幫助暫時還不會自己學習的孩子,把握那些“關鍵點”——做錯的、不熟練的、感到困難的、完全不會做的,然后和孩子一起,在這上面多花時間,把做錯的做對,不熟練的搞熟練、把感到困難的搞到不再困難、把完全不會的,從不會弄會。
這樣有的放矢,學習效率會高很多。而且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也可以慢慢學會自己去找那些“關鍵點”,然后一個一個獨立地去解決,“不會學習”的孩子,就可以變得“會學習”了。
總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強還是弱,不是天生的,絕大部分是靠后天訓練。只要爸爸媽媽找對了方法,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可以輕松提升的。怕就怕大人的關注點,只在考試成績上,考得好就高興,考不好就批評,而不是關注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那樣孩子考壞一百次,爸爸媽媽都只能束手無策干著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