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冰冰老師西西媽 2018-05-09 14:11:47
我在和家長的日常溝通交流過程中,家長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孩子不愛學習,作業(yè)很拖拉怎么辦?這也是你最想問的問題嗎?
在碰到這個問題時,我經常追問家長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到底什么作業(yè)拖拉,他真做什么事情都拖拉嗎?
經常會有家長說:“沒上小學之前,我孩子很優(yōu)秀的,自己看書能看一小時,自己玩樂高能玩上半天,特別專注!就是上了小學,一做學校的功課就不行了”。我會接著問“學校的功課是全都不行?還是有些課比好?”家長會說“也不是都不行,口頭作業(yè)比較好,比如背誦類的,但需要書寫時,就會特別拖拉;數學做簡單的題也行,但如果遇到文字多的題,就不愿意讀題,不愿意動筆。碰到難題不會做就會著急、抵觸。”
這說明什么?說明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或者做得好的,容易有成就感的學習任務,就比較喜歡。這是孩子愛學習的本性,這樣的學習是不需要管理和督促的。而孩子作業(yè)拖拉的情況通常是:作業(yè)量大,讓他看不到做完的曙光,或者題目太難不會做,導致學習沒有成就感,看不到學習對他來說有啥好處。說白了就是學習行為沒及時得到強化或是肯定。
孩子為什么愛玩手機或是電腦游戲?因為每個游戲行為都會有好處,孩子完成一關,屏幕上會有閃晶的星星,會有叮呤呤的聲音,會有獎品、有分數,而且還能不斷過關,孩子玩游戲的行為就會不斷得到鼓勵,得到強化,就會動力十足。
但是日常的學習是這樣好玩的嗎?不是!有很多老師或家長會讓孩子練習口算,而且一練就是100道,對孩子來說,100簡直是個天文數字,而且是整整一頁A4紙啊,在做的過程中,中間是沒有反饋的,也就是孩子中間是看不到成果的,沒有成就感。而且很多情況下這100題還要計時完成,剛入學的孩子,連握筆和寫字都還比較陌生,就要完成這么難的一個任務,是有困難的。
遇到這種情況,一種方法是適當增加反饋,比如100道口算題,可以適當地減少一些題量,或是孩子每做完50道就讓他歇一會,在學校可以讓他站起來原地伸伸手彎彎腰,活動一下,如果是在家里,可以獎勵他吃一塊水晶之類的。另一種方法是強調此行為的長遠回報,比如:對孩子說,你現(xiàn)在口算做得又對又快,以后數學成績容易好,以后買東西算錢都不用計算器。實踐表明,兩種方法,顯然是第一種眼前就能看到的反饋,對孩子來說更有用。
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在家里陪伴或是督促孩子作業(yè)時,建議可以幫助孩子進行任務規(guī)劃和分解。每天做作業(yè)前,先和孩子理一理今天要完成的所有任務,然后和孩子商量這些任務完成的先后順序和預估完成每一項任務的時間,如果某一項任務要超過20分鐘才能完成,建議分兩段完成,完成一半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站起來動一動,或是喝口水,吃塊水果。這里說的動一動,喝口水,吃塊水果,是指孩子完成計劃某項任務后才能做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