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學生數(shù)學報 2018-05-10 19:18:29
突發(fā)性磨蹭 ?
磨蹭是小孩子的通病,這是因為小孩子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分散。比如出門時,說穿上鞋子,孩子蹲下穿鞋,看見旁邊一個玩具,就開始玩玩具。又或者想起要跟媽媽說一句話,就抬起頭來說話,鞋子也不穿了,哇啦哇啦說半天。
對此類磨蹭,可稱之為“突發(fā)性磨蹭”。對于這種磨蹭,家長只需發(fā)出簡單、明確、溫和的指示或提醒即可。如:“鞋子穿好了嗎?”或是“你先穿好鞋子,我們走在路上,你再和媽媽慢慢地說這件事好嗎?這樣就不會遲到了。”
提醒切忌嘮叨,比如有的媽媽會開始借題發(fā)揮:“不是讓你穿鞋嗎?你怎么又開始玩玩具了?你就是磨蹭!上次就如何如何……你看看你……你再看看人家某某……”
本來提醒一兩句就行了,媽媽卻說上一車話。有用的信息淹沒在嘮叨里,不僅會讓孩子對媽媽的聲音選擇性屏蔽掉,還讓孩子產(chǎn)生對抗情緒。而且,即便孩子不說出來,心里肯定也想:“你說這么半天,就不影響出門的速度了嗎?”
逃避型磨蹭 ?
有時候孩子磨蹭,是因為心里不想做這件事。對此稱之為“逃避型磨蹭”。有個小朋友小麗,她家長跟我抱怨,只要一說彈鋼琴,小麗就會想出很多拖延的辦法,首先連上廁所的動作都特別慢,然后又要喝水,也慢慢地喝,喝完了又說衣服冷了熱了,換衣服……總之最好一直磨蹭到什么都干不成,能把彈琴磨蹭過去就最好不過。
這種情況就比較復雜啦,雖然成因不是孩子愛磨蹭,但長此以往,卻很容易真的養(yǎng)成做事拖拖拉拉的習慣。解決問題還是應該治本,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么這么不喜歡做這件事,然后適當?shù)貙Υ诉M行調整。
多數(shù)孩子的厭學情緒其實都是家長造成的,當孩子興沖沖帶著天然的熱情開始學習時,很多家長特別擅長像個監(jiān)工一樣在一邊指手畫腳,打斷孩子自己的摸索與嘗試:“你這里做得不好,你那里做得不對,來媽媽告訴你,這樣做才更好……”
當孩子遇到障礙時,他們又不會幫孩子渡過難關,只會要求孩子“再練幾次!你就是練得不夠!”“別人都會!你為什么不會!”“你肯定是沒有好好聽講!”
又比如吃早飯,很多家長認為:吃早飯必須營養(yǎng)全面,然后再考慮到自己的做飯時間,做出了自認為最科學合理又方便易行的早餐(比如牛奶+煮雞蛋),并要求孩子全部吃掉。但實際上這科學合理的早餐孩子可能并不喜歡吃,而且也吃不完,于是吃早飯就成了負擔,孩子就會本能地逃避和磨蹭。
每次和這種家長溝通我就特別頭大,當他們抱怨孩子不愛吃煮雞蛋時,我問:“那換點別的行嗎?比如吃個水果?吃兩片餅干?吃個小點心?”他們就會斬釘截鐵地一口回絕:“那可不行!這種東西沒有營養(yǎng)!一上午怎么扛得?blablabla……”
總之,他們的邏輯就是:孩子必須吃我規(guī)定的早餐,還得心情愉快地吃。否則就是孩子不對。然后孩子不愛吃了,磨蹭了,就到處說他們的孩子不省心。接下來哭訴自己是如何不容易地把孩子拉扯大……
習慣性磨蹭 ?
很多孩子年紀不大,磨蹭的習慣已經(jīng)很根深蒂固,對于家長的提醒產(chǎn)生了選擇性失聰。這種我稱之為“習慣性磨蹭”。習慣性磨蹭的標準“癥狀”之一就是家長說:“咱們該出發(fā)了!”孩子卻像耳朵聾了一樣置若罔聞,或是討價還價“再玩一會兒,一分鐘”。
然后親子雙方就開始討價還價:“好吧,一分鐘哦。”或者“不行,馬上走。”直到家長勃然大怒,孩子才同意出發(fā),此時已經(jīng)很長時間過去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好就是讓孩子自己承擔磨蹭的后果。比如這一次因為你磨蹭不愉快或是延誤了行程,下一次我就不帶你出門。今天去小朋友家哭鬧著不肯回家,下次你別去了。很多父母嘴上也這樣威脅,但第二天卻主動心疼起孩子來,心想孩子肯定已經(jīng)忘了,就假裝自己也忘了,照樣帶孩子去玩。實際上孩子不會忘,只是會樂得不提醒父母實行懲罰,并且在心里想:“看來磨蹭沒事,下次還可以這樣鬧一鬧,就可以多玩一小會。”
混亂型磨蹭 ?
這一種嚴格說來也不算磨蹭,乃家長做事無條理,分不清輕重緩急所致。很多教育學家都提倡,當孩子上學后,如果有作業(yè),一定要養(yǎng)成先寫作業(yè)的習慣。
這個做法背后的意義是:你要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完,之后就可以輕松愉快地玩耍了。
北京市小學三年級以前不留家庭作業(yè),但老師也會有一些建議的做法,或者至少也要整理明天上學需要的課本。這些事情我都會讓小秧先回家做完,處理完就可以隨意玩耍,去院子里,或者找別的小伙伴。這樣孩子很快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習慣于每天把任務完成,之后獲得放松而且是整段的快樂時光。
因為孩子的“小烏龜”個性,相信你們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這種"皇帝不急急死太監(jiān)"的"熟可忍熟不可忍"時期,有時候不耐煩忍不住大發(fā)雷霆。其實很多媽媽都意識到,不是孩子愛磨蹭,而是自己性子急躁。老催孩子,很容易打亂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孩子會出現(xiàn)早熟、煩躁、耐性差等特征,另外,另外,對于孩子磨蹭的行為過于縱容,孩子將會出現(xiàn)反應遲鈍、過分依賴等情況,所以要把握好二者的平衡哦。
作家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