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羅大倫博士 2018-05-11 12:16:48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些科學研究:人大腦中的額葉使得人能夠思考未來,同時也會讓人焦慮。一些額葉部分受損的人,在失去計劃能力的同時,也降低了焦慮。我猜,小孩之所以很快樂,大概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的額葉正在發(fā)育之中,所以他們更多生活在當下,不必為未來所焦慮。
不過,我想我們也可以把事情轉(zhuǎn)向另一個方向:在孩子的額葉不斷發(fā)育之時,在他逐漸學會能預期未來之時,引領(lǐng)他對未來多一些好的展望,少一些壞的擔憂。隨時給孩子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各種愿景,用美好的未來去一步一步引領(lǐng)他。
我們要用美好去教育,而不是用災難恐懼和憂慮去教育。
當媽媽的都有體會,孩子一歲多時,你提什么他要什么,所以你說話要很小心,說“等吃完飯再吃雪糕”就會招來一通麻煩。這是因為他的大腦發(fā)育有限,他還不能預想以后的事,他時刻生活在現(xiàn)在。孩子兩歲以后,才開始慢慢地預想未來的事。
一次女兒翻出好久不看的兒童歌舞光碟看?戳艘魂,她自言自語說:“我好想上臺表演!”不知為什么,每當聽到孩子說她有什么愿望和期盼時,我都眼前一亮,好像看到了微小的火苗在閃爍。這些小火苗是如此的珍貴,讓我為之欣喜。
我知道她心里還有其他各種美好的期盼:周末、去公園、去海邊、過生日、養(yǎng)兔子、幼兒園畢業(yè)典禮、去美國找加菲貓、開蛋糕店、長大當媽媽……
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有無數(shù)個這樣的小愿景。而讓孩子擁有愿景,也正是我們大人所要做的事情,是一種教育。
孩子拖拉、磨蹭
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從小時候的穿衣吃飯磨蹭,到上學后寫作業(yè)磨蹭。磨蹭現(xiàn)象,基本源于這兩種情況:
消極抵抗(因為家長溝通方式不好、事情安排過程不民主等);
缺乏動力。就像過去我在《教孩子時間管理》那篇里寫的,時間管理,歸根結(jié)底是對目標、動力、興趣的管理。
所以我們要隨時給孩子各種小目標、小愿景:“快點收拾好,我們就可以在外面多玩一會兒”、“寫完作業(yè)就可以帶小白兔出去了”,讓孩子知道,生活是有趣的,抓緊時間,就可以享受到更多樂趣。
孩子學習、做事效率低
有孩子學習效率低、做事效率低,也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本身缺乏長遠的構(gòu)想,他不清楚眼下做的枯燥瑣碎的練習究竟是為了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指出學習做事的愿景,孩子就像是在黑夜中行進,他不清楚何時能見到曙光,他甚至都不知道是否前面還有曙光,他自然會缺乏動力、行動遲疑。
比如說學琴。有天看到的視頻中的音樂老師講得真好。小孩彈琴,從一個音符一停頓,到兩個音符、四個音符、一小節(jié)一停頓,這些枯燥的練習是為了什么?最后要達到什么樣子?是為了最后他能連貫地彈奏一整段曲子,為了讓他的音樂像小鳥一樣一路飛過,無需擔心下面的一段段柵欄。在孩子學琴時,我們要給他這樣的vision,讓他看到遠景,這樣他就不會被困在當下。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