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HE國際青少年書畫大會 2018-05-22 12:36:22
世間百業(yè),父母這一職業(yè)是最需要訓練卻最缺乏訓練的。在太原市全民終身學習大講堂上,市教育局局長馬兆興給家長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子課.
晨曦微明,省城新建路邊,一位父親正在憤怒地斥罵不愿上學的兒子。圍觀者猜想,這肯定是個成績墊底、不愛學習的孩子。細問之下,情況出人意料。孩子是某重點中學全班排名前3的好學生。只因老師一句叮囑“讓孩子不要光琢磨難題,這對中考很不利”,這位父親就著急上火,頭晚將孩子訓斥了兩個多小時,卻沒給孩子辯解一句的機會。
1月12日,在太原市全民終身學習大講堂演講現(xiàn)場,提起曾經(jīng)目睹的一幕,主講人、太原市教育局局長馬兆興感慨良多:“那位家長畢業(yè)于省內(nèi)一流高校,文化素質(zhì)并不低,但教育孩子的能力卻極為有限。所以說,家長自身素質(zhì)的高低與教育孩子方面的素質(zhì)高低是兩回事,要教好孩子,家長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
真正的教育是愛與智慧的結(jié)晶
家長和老師“踢皮球”。許多家長一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便將責任歸咎于學校,認為是學校沒把孩子教育好。一些老師在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時也常說:“如果你了解這個孩子的家長是什么人,你就知道這個孩子肯定會有什么問題。”如此一來,家庭教育埋怨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又在埋怨家庭教育,家庭與學校、家長與老師之間形成一種對立和沖突的關(guān)系。這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事實上,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場所,家長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互相彌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為孩子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獲得父母的資格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成為稱職的父母卻需要努力學習。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無師自通,認為自己的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或者別人怎么教育孩子,自己就怎么教育孩子。這是不行的。因為時代變遷,父母也要不斷更新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長。傳統(tǒng)理念要求我們做事專心,不能三心二意,現(xiàn)在很多學生卻一邊做作業(yè)一邊聽音樂。對此,不少家長氣憤不已。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聽音樂不一定影響寫作業(yè),或許還有助于孩子寫作業(yè)。這就需要家長轉(zhuǎn)換教育思路,不能武斷地下結(jié)論。
不要因為父母的思想高度,限制了孩子發(fā)展的高度。家庭是孩子成長永遠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發(fā)展永遠的老師。父母不可能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給予孩子,沒有很高精神境界的父母,也很難培養(yǎng)出具有很高精神境界的孩子,F(xiàn)在,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唉,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全指望孩子了。”相應地,孩子也可能想:“我就像你這樣活著,怎么不行?”所以,父母需要提升自己,可能物質(zhì)狀況不好,但一定要有較高的精神追求。
從另一個角度講,父母不能成為孩子成長的絆腳石。比如,孩子放學回家,一進門就找到一本自己最喜歡讀的書。母親可能會劈頭蓋臉地說:“趕快寫作業(yè),作業(yè)還沒寫,看什么閑書?”這怎么會是閑書呢?如果一個孩子放學后,能有一本書讓他如饑似渴地惦記著,那是多么令人羨慕的一件事!在有的父母看來,學好課內(nèi)知識就夠了。這是錯誤的,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錯誤認識影響了孩子。
家教誤區(qū)羈絆孩子成長腳步
對孩子的期望值虛高。有些家長說:“我把孩子交給學校,學校就要還給我一個大學生,最好是清華、北大的。”孩子有沒有可能進清華、北大?有可能。但是每年進清華、北大的學生在全國來說是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精英中的精英。家長盲目要求所有孩子都成為精英,這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怎樣正確確立對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家長要認真了解孩子,研究孩子,理性地給孩子樹立合理發(fā)展目標,可以適當高一點,但不要虛高,期望值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百害而無一利。家長不能把自己的一廂情愿強加給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不斷去努力,提倡學習改變命運,勤奮成就未來。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