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達啟智 2018-06-02 08:21:24
有位同學喜歡數(shù)學,就是因為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布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他的頭問,你現(xiàn)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一顆糖還高興?他說是的。從此以后就喜歡上了數(shù)學,認為自己數(shù)學行!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
作為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點可以做,就是讓孩子做家務(w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
要為孩子解決具體問題
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也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義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背誦一篇較長的課文,可以將課文分為幾個段落,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背誦,就會感到很輕松,也比較容易。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wù)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wù),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老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6
用孩子喜歡的方法激發(fā)好奇心
記得小時候,生物老師教我們養(yǎng)小球藻,在一個廣口瓶里放上自來水,每天往水里吹氣,慢慢水的顏色變綠了;還讓我們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觀察如何慢慢長成一條條蚯蚓來……我覺得這就像變魔術(shù)一樣,那個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個生物學家。
后來物理老師教我們做礦石收音機和晶體管收音機,自己裝的收音機接受到廣播的那一刻,我真的太興奮了,也是我馬上改夢想為做一個無線電發(fā)明家。
其實這些動手的小實驗很容易操作,家長完全可以帶著孩子做,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探究習慣非常有用。
此外還有一些用游戲?qū)W數(shù)學的方法,比如小一點的孩子搭積木,從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長方形、園、半圓等圖形概念和紅、綠、黃等顏色概念,還能養(yǎng)成觀察、記憶、想象、合作等習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撲克牌算24點,等等。
7
鼓勵自學+討論
我主張學生自己有問題可以找老師、同學或家長問,要自主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
我也提倡同伴之間的討論互助。自己學會的東西,教別人一遍,自己領(lǐng)會的更深,而且討論可以產(chǎn)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討論的結(jié)果是雙贏的,孩子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也能得到培養(yǎng)。
8
家長做榜樣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條途徑:自我學習,同伴合作,專家引領(lǐng)。自我學習和同伴合作剛才已經(jīng)談到了,“專家引領(lǐng)”的這個“專家”對于同學來說,不僅包括老師,還包括家長。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是跑去看電視、打麻將、跳舞,也不是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yè),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現(xiàn)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我發(fā)現(xiàn)學生當中凡是發(fā)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fā)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家長有什么事情會和孩子討論,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