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尹建莉父母學堂 2018-06-22 10:20:42
關(guān)于如何給孩子選興趣班以及如何讓孩子堅持下去,有多少父母沒煩惱過呢?如果我們說,你們其實什么道理都明白,也比任何“專業(yè)人士”都了解自己孩子的興趣,你們會不會覺得意外?競爭、比較、升學壓力、銷售顧問等外力讓你們對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可能犯的“錯誤”變得越來越不寬容。焦慮讓你們丟掉了本能�?赐赀@篇文章,我們再把它找回來吧,好嗎?
壹姐:尹建莉父母學堂金牌輔導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
1.
一個朋友的兒子跟我女兒同齡,今年從幼兒園畢業(yè)。他在朋友圈里曬了一組照片。其中一張是老師寫給孩子的卡片。有一段臨別贈言,大意是:你是一個好孩子,每天見到老師都會問好,很棒。每次運動課的表現(xiàn)也很亮眼。但希望你上小學以后,性格可以更沉穩(wěn)一點,專心學習,跟同學少打鬧。
結(jié)尾是:「加油!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家長自己倒覺得沒什么。不過這條朋友圈下面有一連串討論。好幾個人表示哪里怪怪的,有一種「糖衣炮彈」的味道。老師是在鼓勵這個孩子,但本質(zhì)還是在批評,至少是在評價。評價就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意味。似乎孩子身上有一些特點是好的,有一些特點是不對的,老師已經(jīng)替他劃分出來了。
家長幫老師解釋了幾句。說這個老師人很好,對孩子也很好,很有愛。
我其實也有同感。從老師給每個孩子手寫臨別贈言這件事,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溫暖的老師,當然不會有惡意。但正因為如此,這件事才顯得很特別:一個溫暖的,不帶半分惡意的人,卻不欣賞一個孩子在「活潑,跟同學打鬧」背后所折射出來的探索欲,好奇心,和人建立關(guān)系的愿望,以及生機勃發(fā)的生命力。她也是煞費苦心,才找到一種溫柔的說法,把她的批評包裝成了祝福。
她殷切地祝福孩子失去這一部分特點。
也許在這個老師眼中,孩子是不應(yīng)該太活潑的。
她的一片好心在于,或許現(xiàn)實層面上,那些「沉穩(wěn)」的孩子是會收獲更多,他們更易于與人相處,得到更多的正面關(guān)注。她想讓孩子多具備一點這些特點,是沒有錯的。但讓人不舒服的地方在于,她看不到這只是外部環(huán)境的一個偏好,而是用一種針對孩子的、評價性的口吻說出來。就好像是在表達,每個人的內(nèi)在稟賦天然可以被定義為正確或錯誤。不符合社會偏好的稟賦,最好改正一下。
當然,這是成年人的想法,也許孩子意識不到這么多。我倒不擔心這個孩子真的會失去這些稟賦,我只是想祝福他可以更理直氣壯一些。
2.第二件事,是我自己經(jīng)歷的。
我陪女兒參加一個興趣班的試聽課。女兒在里面上課,我在外面等。機構(gòu)的工作人員不斷推薦我買課,我說:「等上完之后,看看孩子有沒有興趣吧�!�
另一個孩子的母親本來打算買課了,聽我這么一說,也就說再等一等看。等孩子們出來了,她一把抱住了她女兒:「怎么樣?喜歡這個老師的課嗎?」
小女孩說:「還行吧�!�
「那媽媽給你報名,好不好?」懇求的眼神。
小女孩猶豫著點了點頭。
工作人員問買多少節(jié)課,那個母親打算先買幾節(jié)試試看。工作人員建議多買一些,買得越多,優(yōu)惠力度越大。母親顯然有點心動,她對女兒說:「咱們先買一年的課,你要好好學,不許像上次一樣,學到一半就沒興趣了��!」
小女孩說:「好吧�!�
看到我們看她,那個母親有點不好意思,解釋了一句:「她上興趣班經(jīng)常是半途而廢,浪費了好多錢。」又對女兒說:「這次要堅持住�。 �
小女孩有點不耐煩:「知道啦!」
這種對話我最近聽得很多。我想,她們討論的「興趣」,真的是興趣嗎?是孩子的興趣嗎?真正有興趣的活動,哪里需要媽媽求著孩子堅持呢?
我對那個母親說:「她要是有興趣,自己會堅持了�!�
小女孩也說:「對啊!不用你提醒!」
母親說:「你呀?你就是吃和玩兩件事不用提醒,正經(jīng)事哪件堅持下來了?」
小女孩立刻不吭聲了。
母親一拍女兒的腦袋:「興趣都不在正道上……」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