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6-26 17:47:34
二 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采用欣賞法、發(fā)現(xiàn)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鑒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謙讓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fā)現(xiàn)法:教師提供適于幼兒進行發(fā)現(xiàn)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fā)現(xiàn)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shù)卣f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fā)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chuàng)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 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了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 導入部分: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圖片(螃蟹、龍蝦)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他們是誰?長得怎么樣?有什么本領?我在此環(huán)節(jié)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并為下一步的教學開展進行了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 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jù)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wěn)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來表現(xiàn)故事,講完后,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誰;(3)他們長得怎么樣?(4)有什么本領?
2、分段講述故事,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有一天,螃蟹和龍蝦在一條不寬的泥路上想遇了,螃蟹是怎么做的?(揮了揮他的兩把鉗子)他說了什么話?(喂,你這家伙,怎么走到我這條路上來了,快往邊上讓一讓。)龍蝦是怎么做的?(高高地舉起他的兩把鉗子)他說了什么話?(瞧你那扁塌塌的模樣,干嗎橫在路上,快往后退。)他們是怎么打架的?(四把大鉗夾在一起。)發(fā)生了什么事?(有兩只小手捏住了他們)它們的心情是怎么?(螃蟹驚慌、龍蝦嚇得哭了起來。)它們會怎么做?(螃蟹使盡地向上爬,龍蝦憋足了勁往上蹦)他們逃出去了嗎?(逃去了)他們是逃么出臉盆的(螃蟹馱起龍蝦,使勁往上一頂,龍蝦借力一蹦。)(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并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huán)節(jié)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圖片,邊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根據(jù)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螃蟹和龍蝦開始的時候為了什么打架。(2)后來為什么又互相幫助了?(3)為什么它們不好意思了?這次它們會怎么過這條泥路呢?(4)這個故事有趣嗎?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螃蟹和龍蝦在遇到困難時會互相幫助,團結才能力量大。這個環(huán)節(jié)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 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jù)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從二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謙讓:(1)在家如何做到謙讓?(2)與小朋友如何謙讓?依據(jù)幼兒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本環(huán)節(jié)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并使幼兒有了行動的愿望,促進幼兒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幼兒即興表演:幼兒扮演角色,邊聽故事邊進行動作表演。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幼兒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