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整理 2018-06-29 16:10:32
家長怎樣打造孩子高情商
一直以來我們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希望孩子可以一直開開心心。但一個真正開心的孩子(或者說一個心智健康的孩子)的秘訣并不是需要一直開心,而應該是在經(jīng)歷各種不同情緒后,可以有自我恢復能力,有應對不同情緒的能力。而且很多時候,那些艱難的經(jīng)歷、那些難過傷心的情緒,恰恰是培養(yǎng)孩子意志力和抗挫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
有研究表明,孩子有效應對各種情緒的能力,也叫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是今后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中很關(guān)鍵的因素,也是高情商的基礎(chǔ)。這種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習得的,而父母毫無疑問就是孩子學習這個能力的第一任老師。
1.父母首先要端正認識
為什么孩子在笑的時候我們不會阻止,但一旦孩子哭了,我們就馬上會說,“不許哭,不要難過”這類的話呢?作為父母,我們首先需要明白,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愛和恨、傷心和愉快、憤怒和平和,都有它們存在的合理性。我們自己就不該先入為主地把這些情緒分出高下,并且想刻意讓孩子回避某些情緒。
當我們自己對于情緒有了正確的認識后,我們才能教會孩子如何應對情緒,不要害怕自己的各種情緒,而是歡迎它們。在孩子早期,我們?nèi)绻梢詭椭⒆诱J識所有的情緒,那她就更有能力處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2.給情緒貼上標簽
我們自己可以回想一下,曾經(jīng)你特別生氣時的感受,“氣得人發(fā)抖”。對于成人尚且如此,我們不要低估了那些強烈的情緒對于小孩子的沖擊。憤怒、傷心、沮喪、失望等這些情緒都會讓孩子感到仿佛被吞噬了一樣。
而且孩子并不像我們成人那樣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情緒在作祟,他們只是覺得心里堵得慌,非常難受要靠哭來發(fā)泄。這種“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的感覺也會讓孩子覺得很可怕。如果這時,我們父母還在一旁說,“有啥好哭的,不許哭了”甚至更嚴重的“再哭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這類的話,那就更會讓孩子疑惑,她會把父母的評價歸咎于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情緒,于是就會對某些情緒產(chǎn)生自卑或者羞愧感。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