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8 07:48:04
。ǘ┱Z言的多樣化
教師的語言是孩子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徑,也起著榜樣的作用。在幼兒園這個相對特殊的環(huán)境里,教師的語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語言能與幼兒進行溝通,能讓幼兒進入知識的海洋。講故事時我把深奧,抽象的故事語句轉化為淺顯,神奇的語言,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陶冶幼兒的情操。
1、語言的童趣化
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既不能太過“兒童化”——將汽車說成“嘟嘟”、將“吃飯”說成“吃飯飯”;……也不能太過“成人化”——將早晨景色描述成“雄雞報曉”、將夜晚的景色描述成“夜色朦朧”、“月黑風高”……教師趣味性的語言是能貼近幼兒的心理,比空乏的說教更具效力。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要夸張、生動,富有趣味性能激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反之,空洞、枯燥 、呆板的語言會使幼兒昏昏欲睡,毫無興趣。
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幼兒活動的實際出發(fā),抓住幼兒的特點,使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有效地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2、語言的生活化
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我常常會把繁瑣的語言簡單化,甚至偶爾會用方言來幫助;理解,給幼兒一種生活化的感覺。像在故事《小兔搬家》中“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小兔們著急地不知道該往哪里躲”,我并沒有講述成“天空突然烏云密布,小兔們跑的跑,躲的躲”,雖然后面的語句很簡單,但是“天空烏云密布”可以說小年齡的幼兒是完全無法理解的,所以“小兔們?yōu)槭裁匆艿呐,躲的?rdquo;更讓幼兒不理解。
3、語言的體態(tài)化
肢體語言能較好地反應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與情感,起著一種積極的暗示作用。我在故事《小蝌蚪找媽媽》中,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描述故事中各種動物的形象,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鯉魚媽媽、烏龜媽媽等動物特有的特征,使故事錦上添花。
。ㄈ、滿足好奇、積極鼓勵,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和表達的積極性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愛聽故事正是滿足他們好奇心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故事沒意思,孩子們沒興趣聽;或者故事很有意思,教師處理不當,孩子們沒有得到從“無知”到“有知”的滿足感;或者故事很有教育意義,可是孩子們沒聽懂……諸如此類,都不能達到促進孩子心智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所以教師應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中心,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fā),遵循幼兒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讓幼兒通過體驗參與到生動的學習中來。
不管任何一種活動形式,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一旦時間長了,幼兒都會厭倦,這樣活動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有必要用鼓勵及肯定的方法來延長幼兒注意力的時間,所以我在活動中常用鼓勵的語言及物質獎勵的方式,使幼兒獲得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讓他們感受聽故事、講故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綜上所述,故事是一種最受幼兒喜歡的文學形式,語言淺顯易懂,內容豐富多彩,其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鮮明生動的形象,豐富奇特的構思,常常與孩子的心靈展開對話,會引起孩子強烈的情感共鳴。通過生動的故事講述,孩子們會被深深吸引,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惡,從而培養(yǎng)愛憎分明的情感。講故事在幼兒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們應該用心思考,認真實踐,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打開思維的通道,從而使孩子們在感受故事的魅力中更好地發(fā)展語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