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07 11:47:49
有很多大人見孩子逗孩子玩,拿孩子看玩笑。其實這種行為嚴重傷害了孩子心理,甚至?xí)粝玛幱啊?br />
一、大人聚會拿孩子開玩笑
一群親友在餐館吃飯,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著與自己同齡的朋友,笑著對只有四五歲的男孩說:“兒子,叫哥哥!”
這名朋友則笑著對孩子說:“不能叫哥哥,叫伯伯!”孩子爸爸繼續(xù)逗孩子:“叫哥哥!”在這一聲聲“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得不知所措。
隨后,爸爸的朋友掏出一個紅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說:“叫聲伯伯,這個紅包便給你。”孩子不知道到底該叫眼前這個男人“伯伯”還是“哥哥”,猶疑著不吭聲,也不伸手接紅包。父親的朋友則說:“不叫伯伯啊,那這個紅包不給你了。”一旁的阿姨則走到男孩身邊,蹲下來問道:“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見孩子不理,阿姨繼續(xù)逗:“你不說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最終,孩子“哇”的一聲被嚇哭了,一桌子大人終于心滿意足地全笑了。
拿性別打趣易使孩子自我懷疑
特別是3到6歲的兒童,如果已經(jīng)有了性別意識后,再這樣詢問他們,孩子會對自己的性別產(chǎn)生懷疑,有的孩子則會想:“你為什么要這么問,是不是我做錯什么了?”她認為這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盡量不要用這種方式逗弄孩子。
二、春節(jié)禁止親戚“逗娃”小貼士
馬上就要春節(jié)了,親友之間的聚會少不了,成年人應(yīng)該從3個方面注意:
第一,成年人不要為了顯示親熱隨便“逗”孩子。
孩子還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判斷事物和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一個小玩笑對成年人肯定不算什么,對一些孩子來說也無所謂,可是對那些敏感性比較強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傷害。試著回憶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記憶里還深刻地保留著一些童年時不愉快的事件。
在不了解孩子性格特征的時候,哪些玩笑盡量少開呢?比如,不要隨便拿孩子自己的東西,不要向孩子索要東西來試探孩子是否“大方”,尤其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體特征,例如頭比較大,發(fā)型比較特殊,缺了幾顆牙齒;不要用威脅來要求孩子親近,“叫阿姨,叫啊,不然我就拿走你的小車”“來,找叔叔來,不來,叔叔抓你了”然后做出一臉兇惡狀;不要故意戲弄,讓孩子“出洋相”,再“看笑話”,尤其是人多的場合……
第二,教育孩子身教勝于言傳。
例如“不能隨便要別人東西”,大家都會這樣告訴孩子;可是成人“逗”孩子,要他的玩具車,而自己不給還被爸爸批評“小氣”,孩子的思維就會混亂了,或者發(fā)現(xiàn):成年人就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孩子的行為是學(xué)習(xí)來的,所以有孩子在場時,成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第三,父母要會保護孩子。
中國人講究面子,即使心里覺得朋友“逗”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也不好意思阻止,那犧牲的就是孩子的心靈。父母應(yīng)當溫和制止“逗”孩子的親友,實在不好意思不妨岔開他們的注意力,或者找個理由將孩子抱開。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