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11 13:46:49
其實,這位母親遇到的情況只是目前家長在孩子身上下功夫的表現(xiàn)之一,而更多的家長則是把心思用在了老師身上,目的是希望老師給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關注,給予更多的機會。
北京一位二年級學生的家長說,孩子經(jīng)過一年多的學習確實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對學校和班級也很認同。春節(jié)期間本來想請老師吃個飯,聊聊天,表示一下感謝,但是被老師委婉地拒絕了。有好心的家長告訴他,好多家長都在請老師吃飯,老師根本排不開,許多家長都是把新年禮物或者消費卡直接寄給老師。這位家長感嘆道,原來有那么多先知先覺的家長,怪不得孩子平時總是覺得老師給班里同學表演、講故事或者其他表現(xiàn)的機會不平等,看來是有的家長在背后下了很大的力氣。
這位家長反映,平時只要老師透露一點班級的需求,家長們都會立刻響應實施。孩子們在學校吃中午飯用的紙巾、濕紙巾、一次性水杯、垃圾袋,家長們都會爭相“捐助”。一所小學開聯(lián)歡會時,老師動員孩子們帶一些拉花、彩燈布置教室。結果這個班里的家長們送來了一包又一包,幾乎夠3個班用的。
家長們也常常主動要求做“義工”。每當老師征集志愿者時,家長都會踴躍報名,只要稍遲一點兒,就會“名額已滿”。有意思的是,一個幼兒園開聯(lián)歡會,老師請家長幫忙布置教室,一位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竟然請了一男一女兩個小時工到學校。不僅聯(lián)歡會前幫忙布置教室,聯(lián)歡會結束后還負責把彩條、彩燈拆下來,把教室恢復原樣。
湖北的一位家長說,他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在過去3年多里,孩子座位的調(diào)換就像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拉鋸戰(zhàn)”。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在教室前排,上課時盡量少受其他同學的影響。他的孩子個子不算太高,可是只要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長一去老師那兒“做工作”,他孩子的座位就會向后調(diào),有一次竟然坐到了倒數(shù)第二排。于是全家大人齊上陣,孩子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就輪流去學校找老師“談話”。當然這種“談話”是附帶條件的,總是會給老師帶一些禮物過去。后來,老師無法把這些家長擺平,想出來一個辦法,班里的座位不僅每周以豎排為單位橫向調(diào)一次,還時不時以橫排為單位前后調(diào)整。
現(xiàn)在的家長對孩子是全方位關注,既要學習好,還要情商高,于是對孩子事事關心,在方方面面都想法設法幫著架路鋪橋。這樣的過度關注、暗中助戰(zhàn)或許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有一些作用,但孩子早晚有一天要失去父母的庇護和扶助,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當他們面對困難無可奈何時,會對父母當年的做法心存感激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