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4:07:19
抓住繪本閱讀主問題設計的有效點
什么是主問題?就是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幼兒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思考、討論、理解、探究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在日常繪本教學主問題的設計原則中,要把握繪本的特質、緊扣教學的重難點、時時處處為幼兒著想,把自己的閱讀思路轉化為幼兒的閱讀過程,把自己的閱讀感悟轉化為幼兒的內化體會。根據以往的經驗和繪本教學的指引目標,我將從情景性問題、開放性問題、立體性問題、重難點問題等幾個典型的主問題入手,抓住問題的有效點,激活繪本、激活幼兒,引發(fā)幼兒主動感受、表達、探究、學習,讓幼兒學會閱讀,歡閱讀。
一、追尋情景性問題的互動對話
情境性問題就是利用繪本的畫面場景設計有效提問,把幼兒帶人繪本情境中,使幼兒身臨其境,從而興趣盎然地進入角色進行繪本閱讀。然而很多教師的提問只關注畫面上“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接著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側重講故事的過程,并且把一頁頁的畫面割裂了,很少從畫面的細節(jié)觀察聯系到故事的整個情節(jié)發(fā)展,幼兒的思緒前后得不到呼應,情感的發(fā)展沒有一個持續(xù)漸進的體驗過程。這樣的情景性問題設計雖然能帶動幼兒閱讀完整個故事,但是忽視了人物內心活動的解析,忽略了繪本教學的互動過程,大多數的時間里幼兒處于被動了解繪本故事的狀態(tài),不利于幼兒的思維拓展和內部情感的激發(fā)。
教師首先需多角度分析繪本原著中的主流價值突破點,特別是激發(fā)隱含在畫面中的場景性內部語言。例如《鼠小弟的小背心》,當小動物把鼠小弟的背心撐大了以后.鼠小弟拖著長長的背心傷心地走了。我設計了這樣的情景提問:“大伙兒安靜得不敢抬起頭來。突然,好像聽到了大伙兒的一陣吵鬧聲.他們在吵些什么呢?”
一個“吵”字,激起了幼兒們強烈的在場感,他們認為小動物們都在相互責怪:“都是大象惹的禍,要是大象不試穿鼠小弟的衣服,就不會那么糟糕了。”“不對不對,獅子也不能試穿。”“哎呀,誰叫你們都不動腦筋呀。”“別吵了,還是想想辦法吧……”最后,大家意見一致,都紛紛想起了解決“小背心”的策略。這為故事的良好結局埋下伏筆。這種互動式情境性問題的創(chuàng)設為幼兒的順利閱讀“鋪路架橋”,為幼兒的有效閱讀“添柴加薪”,為幼兒學會閱讀“引路”。
二、追尋開放性提問的有效平衡
每個人對文本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尊重幼兒的體驗,在要求幼兒表現對文本的理解時不能只有一把標尺。因此,在繪本閱讀中,教師常常會使用開放性提問,但是如何把握開放性問題的平衡有效呢,教師要善于把握問題關鍵的價值取向,在尊重幼兒獨特體驗時,當幼兒偏離正確的價值觀時,教師要及時介入跟進提問。
中班繪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當“鵝就快被狐貍放進鍋里”,教師問:“到了這個時候,你們覺得鴨子會動嗎?”在選擇動與不動之間.幼兒們各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暢說、可以說”的機會。當教師問到“那誰是最后的冠軍呢?”“是鵝!”幼兒們很爽快地回答著,因為他們覺得誰遵守了規(guī)則誰就是贏了。幼兒的經驗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很容易偏離教育的價值方向,在“生命”和“比賽規(guī)則”之間,他們選擇了后者。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立即根據動態(tài)生成的即時情景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是他們,你會選擇動還是不動呢?這兩者的后果又會怎樣?”“后果的設想”讓幼兒們驚駭,“生命”的字眼漸漸擴大,和生命相比,比賽和冠軍還重要嗎,幼兒的價值觀得到了改變。
在教學實踐中,既要尊重幼兒對文本理解的差異性,又要注意適時引導,在尊重幼兒獨特體驗與教師文本價值引導之間,就要尋求一種平衡,精心設計提問,讓獨特體驗與價值引導在有效提問中協調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