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教育探索論文 > 正文

幼兒科學活動應避“輕”就“重”

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7:44:44

說兩句

幼兒科學活動應避“輕”就“重”

  如何上好幼兒科學活動,是一直困擾著眾多幼兒教師的問題,我以為,在幼兒科學活動中應做到避“輕”就“重”,即重過程,輕結果;重合作,輕熱鬧;重結構,輕花樣;重探究,輕推論;重激勵,輕批評。

  1.重過程,輕結果

  科學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動眼的教育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探究能力、探究過程的得失等方面,而不應僅僅關注幼兒是否得出了我們預設好的結論,要讓幼兒在探究過程中學會求真,在合作過程中學會創(chuàng)新,在探究過程中學會求知,使幼兒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運用科學知識、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幼兒形成嚴謹、求實、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用探究的方式對待事物的科學行為方式。所以,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幼兒,關注他們在科學素養(yǎng)方面的成長與積累。為此,我們可以為每一個幼兒建立一個成長記錄袋,記錄他們的每一次進步、每一個發(fā)現(xiàn),關注他們在科學探究方面的成長過程,努力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2.重合作,輕熱鬧

  任何一項偉大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都不是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與別人合作,得到別人的幫助,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教學中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小組每組人數應以4~6人為宜,根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方式組建,為每一個幼兒指定一個角色,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分工協(xié)作,定期輪換。

  許多幼兒教師認為小組合作就是熱熱鬧鬧的討論、你吵我嚷的探究,這是不對的。其實小組合作應該做到安靜、思辨、有序,因此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如:①傾聽習慣。只有學會傾聽,才能真正學會學習,不能隨意打斷別人的發(fā)言,要學會尊重別人的不同意見。②探究習慣。若探究較簡單,操作時間短,小組內幼兒可按照一定順序每人做一遍;若探究較復雜,操作時間長,小組內幼兒可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探究。③競爭習慣。適當的競爭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所以小組間的競爭是必要的。對于小班、中班的幼兒可采取獎小紅旗、貼小紅花等方式以示優(yōu)勝,對于大班的幼兒可采取記分制,小組每提一個問題給小組記分,每解答一個問題給小組記分,上課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記分,最終決出優(yōu)勝小組。④討論習慣。討論不是唇槍舌劍,也不是幾句閑聊,而是一個幼兒表述自己的觀點時其他幼兒仔細聽,待一個幼兒講完,其他幼兒再陳述自己的觀點,幾個人輪流講完,最終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達成統(tǒng)一意見,也就是小組的最終意見。

  3.重結構,輕花樣

  許多幼兒教師為了把科學活動上出彩,挖空心思設計多種花樣,以顯生動活潑。但熱鬧的活動不一定是好活動,科學活動從理論上講應遵循一定的模式。

  幼兒探究材料的結構性是指為幼兒探究提供材料時要分步驟、有層次地提供,不能一下子和盤托出,每一種材料的呈示都應該是在必需時才提供給幼兒的。如《玩磁鐵》活動,可以先讓幼兒猜測手中的物品哪些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能被吸引。如果一上來就把磁鐵發(fā)給幼兒,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會失去意義,因為幼兒肯定會直接拿磁鐵去吸而放棄猜測。所以,應該先發(fā)讓幼兒猜測能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再發(fā)磁鐵,這樣就顯示出了探究材料的結構性。科學不同于寫作需要思維的跳躍性,它訓練的是幼兒的結構性思維,即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維特點讓幼兒進行科學探究,讓幼兒掌握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

  4.重探究,輕推論

  許多幼兒教師上科學活動不注重探究或嫌做探究麻煩,直接把結論告訴幼兒,而有些教師會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得出預設的結論,但這種科學活動幼兒得到的完全是一種理論和概念,結論暫時被記住了,但時間一長,又都忘記了。“我聽到的,我忘記了;我看到的,我記住了;我操作過的,我理解了。”所以,科學活動要讓幼兒去實際操作,去探究,每一個結論均應由幼兒自己所得,每一個發(fā)現(xiàn)均應由幼兒提出,那種僅限于討論而得出結論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教師要讓幼兒明白,一切結論需要有一定的依據,而不是憑空臆斷、猜測與推導,要讓事實說話,久而久之,才能使幼兒形成尊重證據、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5.重激勵,輕批評

  任何創(chuàng)造與發(fā)明都源于自由與寬松的環(huán)境,只有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才能讓幼兒的智慧之光、創(chuàng)造之花盡情迸發(fā)。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對幼兒進行評價時,應注重給予適時的鼓舞與激勵,使幼兒樹立起學好科學的信心,從而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科學活動的教學需要我們還原科學探究的本色,讓幼兒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科學活動的教學變得有效、實效和高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