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8 16:18:30
《指南》里提出了“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具體的學習品質。我們關注的焦點,不應僅僅停留在羅列這些學習品質,孤立地去理解它們,而應看到這些具體的學習品質之間的關系。馬里奧·希森在《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yǎng)》一書中,將學習品質分為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對學習的熱情”,涉及學習的情感、動機層面,包含興趣、快樂、學習動機等要素;另一個維度是“學習中的投入”,涉及學習中的行為、行動層面,包含專注、堅持、靈活、自我調節(jié)等要素。顯然,“熱情”和“投入”是相互影響的,兒童對學習熱情程度會影響其投入的程度,而投入的程度也會反過來影響其對學習的熱情程度。
在本案例中,教師的一個困惑是如何處理“興趣”與“堅持”之間的矛盾。杜威在《教育中的興趣與努力》一文中,就深入地討論了這一“興趣對努力的訴訟案”。他指出,有人誤將“興趣”僅僅看作是“客體所激起的一瞬間的興奮”,這樣,“興趣”與“努力”就對立起來了。實際上,“興趣這個詞是自我從事于、忙于、著手于、關心于、迷醉于客觀教材的程度的證明”,這樣,“興趣”與“努力”就是統(tǒng)一的而不是割裂的,對感興趣的事情,兒童當然會堅持、專注,愿意為之付出努力。把“興趣”等同于“興奮”,簡直就是在敗壞“興趣”的聲譽;在事物之外包裹令孩子“興奮”的“糖衣”,不僅沒有教育性,更糟的是它浪費孩子的精力,會使孩子依賴于這種毫無意義的興奮從而無法專注地活動。
那么,我們回到案例中來看,任幼兒想到什么區(qū)就到什么區(qū),這就是尊重幼兒的興趣嗎?顯然不是。我們不妨通過以下問題來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興趣:文文對磁力片表現出的興趣是直接興趣還是間接興趣?是暫時的興趣還是持久的興趣?是自己的興趣還是成人虛構出來的興趣?興趣的發(fā)展要經歷怎樣的階段和過程?孩子對一項活動是否有可能一開始不感興趣,接觸一段時間后又感興趣了,或者,一開始很感興趣,接觸一段時間后卻不感興趣了?什么樣的活動、環(huán)境、規(guī)則有利于興趣的培養(yǎng),什么樣的不利于興趣的培養(yǎng)?
同樣,我們也可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堅持:怎么才算孩子在堅持?一個有堅持性的孩子是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活動中都要堅持?在有外在目的的活動中(如完成任務后有獎勵)和沒有外在目的的活動中(如因為好玩所以參與),孩子的堅持有何區(qū)別?充分了解任務的堅持和不了解任務的堅持,有何區(qū)別?“堅持”是否與“靈活”相沖突?
如果我們不能回答這些問題,或者根本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我們就很難深入地討論“興趣”與“堅持”。
3.學習品質的發(fā)展有何特點
有些學習品質,如好奇、有興趣、敢于探究、積極主動等,兒童在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就具有了,但這些良好的品質如果不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就可能呈現出L型發(fā)展曲線,即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不是增加了,而是減少了。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就是指要保護兒童的自主性、重視兒童學習品質的發(fā)展。
學習品質的發(fā)展是有一定序列的,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這種序列才有可能讀懂兒童,進而支持兒童的發(fā)展。這樣的發(fā)展序列,我們可以從《指南》里找到大致的線索,而要了解更詳細的發(fā)展序列,既需要研讀兒童發(fā)展的相關研究成果,也需要通過實踐積累經驗。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習品質
1.眾多因素影響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 ·
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如果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是積極的、正向的、支持性的,就有利于兒童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如果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是消極的、負向的、非支持性的,就不利于兒童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比如,當文文提出“我明天想到建構區(qū)玩,因為我想玩磁力片”時,教師以“好的,希望你有耐心,好好玩,堅持到底”之類的話回應,這是積極的、正向的,但對兒童的支持性不夠。如果成人的回應是“哦,好啊!你準備怎么玩呢?”“你準備和誰一起玩呢?”或許可以給予兒童更多的支持,至少有可能借此了解兒童的興趣是暫時的、沖動性的,還是思考之下產生的。此外,成人與兒童談論活動中的情感體驗、遇到的困難、經歷的過程,也會影響兒童學習品質的形成,比如,教師可以說:“用磁力片拼搭飛機可好玩了,但是有點難,我試了好多次才成功,你明天可以試一下。”
課程的挑戰(zhàn)性。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能夠激發(fā)兒童的興趣,兒童越有興趣,就越能堅持、專注。而所謂缺乏挑戰(zhàn)性的課程,有兩種情況,“一個極端是不尊重兒童智力的淺顯的‘搞笑’課程,另一個極端是遠遠超出兒童理解水平和背景知識、讓兒童感到失望的課程”。皮亞杰也曾指出過“適度新穎原則”——一個人既不會注意太熟悉的東西,因為已經司空見慣了,也不會注意太不熟悉的東西,因為和他的“圖式”中的任何東西都沒有聯系。案例中的教師提到,“文文很聰明,接受能力強,平時在集體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很快,可一旦完成了,他就會注意力分散,靜不下來了”,由此,教師可能要考慮一下課程是否缺乏挑戰(zhàn)性。
教學方法。有些方法、規(guī)則可能會激發(fā)兒童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而有些則可能限制兒童的參與和投入。在一個處處受限制、做什么都得看成人臉色的環(huán)境里,兒童是很難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的。如果兒童感受到自己是在為他人做事,做被要求做的事,他們的投入程度就不會高。而成人一味地簡單表揚或過度贊美甚至過多地給予外部獎賞,也會使兒童過于在意自己的表現與別人的看法,不能真正地投入活動。
日程安排�?深A測的、寬松、開放的日程安排,有利于兒童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混亂、緊張、刻板的日程安排,則不利于兒童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一些幼兒園安排的一日活動表面看起來豐富,而實際上,一整天里兒童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像機器一樣被動運轉。一些幼兒園的區(qū)角活動時間比較短,兒童往往還沒真正投入其中,就已經到了該結束的時間。兒童往往需要通過擺弄對材料本身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有時甚至需要一段時間漫無目的地玩耍,才會慢慢投入到探究活動中,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
此外,嚴苛的班級管理,低水平的師幼互動等,也會影響兒童學習品質的形成。
2.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需要一定的策略
知識、技能是可以通過練習來改進的,學習品質不是知識、技能,而是面對知識、技能的態(tài)度、傾向,因而不能依靠直接的訓練、教導來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兒童堅持、專注等良好的學習品質,不是成人整天將“堅持”“專注”之類的話掛在嘴邊,空洞、寬泛地要求孩子“堅持到底”“認真點”就能實現的。
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需要一定的策略,在生活中、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是策略之一。有人可能會說,這個案例中教師就是期望通過文文所喜歡的區(qū)角活動來培養(yǎng),但不是失敗了嗎?我們必須明白,這里的“游戲”是指符合游戲特點的、兒童自己的游戲。那種號稱是游戲但兒童并不認為是游戲(或許認為是上課、勞役)的活動,不太能夠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品質。游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自愿、自主。在案例中,我們并不清楚這個建構區(qū)里除了新投放的磁力片外還有其他什么材料,兒童可以開展什么活動,因此,我們無法進行細致的分析,但我們可以較為廣泛地去討論、思考的是:區(qū)角活動是什么?與游戲是什么關系?班級里可設置哪些區(qū)角?區(qū)角之間應該如何分隔、聯系?而這一切都應該以有利于兒童熱情投人地參與活動為基點。其實不僅僅是游戲,幼兒園的所有活動都應該關注兒童的主動性�!吨改稀凡皇侵赋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嗎?這就是在強調要激發(fā)兒童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