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09:59:46
讓數學教育生活化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人的生活實踐(衣、食、住、行)幾乎都離不開數學,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蝸牛、蜂巢等也都包含著數學美。它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的特點,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園數學教育應注重啟蒙性、生活化,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們在教幼兒學數學時要立足于從幼兒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驗出發(fā),重視創(chuàng)設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導幼兒從實際生活中感知,從中體驗數學知識的樂趣。
一、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生活化
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生活化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也包括在設置的情景中學習數學。正如皮亞杰所說:“兒童學習的途徑應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而不是在數學情景中學習。”兒童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過程中了解周圍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教育資料,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比如:生活中的圖形,孩子們會發(fā)現車輪是圓形的,椅子面是梯形的,門是長方形的,氣球、雞蛋是橢圓形等;生活中的分類,幫助老師整理圖書、玩具等;生活中的數字,自己家的樓層、電話號碼等;生活中的對應關系,午餐時分發(fā)碗、勺等;生活中還能分清大小、高矮等等。又如:每天早上穿衣服、晚上脫衣服時一件一件的數,讓幼兒漸漸學習數數;或念有數字的兒歌給孩子聽,如:1234567,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個花籃手中提……”就這樣邊念邊數手指,在學習加減法上,不要讓幼兒去記什么公式、表格,而是在吃橘子時,讓幼兒先數一數,看看共有幾瓣兒,然后再邊吃邊數,少了幾瓣,還剩幾瓣這樣的訓練。所有這些既能讓幼兒在自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也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讓幼兒積累有關數學的感性經驗,引導幼兒去感受來自于生活的種種數學信息。
二、幼兒學習數學材料的生活化
操作材料是數學活動中幼兒賴以思維的物質基礎,是數學活動的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guī)定的活動方式決定著幼兒獲得知識的多少,激發(fā)興趣的大小及開發(fā)智力的深度。新奇古怪的操作材料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而選擇現實中自然物品作為數學材料更能讓幼兒把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同時也省去了做教具和學具所花費的大量時間,所以我們采用了以下幾個觀點:
1、利用生活中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沖突,引導幼兒尋找材料
我們要把數學教育內容按大綱要求生活化,創(chuàng)設活動沖突。如:中班幼兒學排序,我們利用幼兒喝水、洗手、入廁時經常出現推拉、擁擠等混亂現象的問題,請幼兒為老師想辦法,怎樣解決這些不推擠的問題,幼兒踴躍發(fā)表意見,有說一組一組去的,有的說男孩、女孩分開去,還有說要互相謙讓的。其中有幾名幼兒說出了: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的好辦法。教師肯定了幼兒的想法,特別表揚了說出排隊辦法的幼兒。緊接著教師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場合要排隊,家里的東西哪些可以排隊等與數有關的問題。同時請幼兒回家找可以排隊的物品,看誰找得多,并且?guī)碛變簣@,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排隊游戲。不能帶的物品可以畫下來講給小朋友們聽。這樣從幫助解決問題引出情境,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fā)了幼兒積極探索和學習的愿望。?
2、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也是教學思維的過程?
幼兒在尋找生活中的數學材料時,要對眾多的材料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和判斷。經過這個尋找、分類過程,幼兒對數的理解會加深。例如:排序材料,幼兒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排序?然后才能在眾多復雜多樣的材料中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系變化的復雜性,才可能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可見幼兒?尋找材料的過程就是幼兒思維發(fā)展的過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