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0 17:49:51
4、采取行動
大人要用實際行動幫孩子找到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如果正當權(quán)益被侵犯了,大人選擇委屈自己,這等于是在誤導孩子他的需求可以凌駕于他人之上,別人的需求都不重要。這將為孩子在未來的人際關系交往中埋下無窮的隱患。
采取行動最好的方式是給孩子提供選擇,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護孩子的自尊。
比如,案例中的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要不,把聲音調(diào)到20,要不,關掉電視,你自己選。孩子能配合當然皆大歡喜,如果孩子無動于衷,媽媽就可以心平氣和地走過去,把聲音調(diào)到20或者直接關掉電視。
5、保持冷靜的情緒
孩子的需求沒有滿足肯定會有情緒,甚至會大哭大鬧。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一定要保持鎮(zhèn)定。
不要為孩子的負面情緒負責產(chǎn)生負罪感或者內(nèi)疚感,更不要被孩子的負面情緒所感染,對孩子大打出手。否則,父母的做法就不是在引導孩子,而是變成了報復孩子。
孩子的需求沒滿足本身就不開心,如果父母還粗暴對待孩子,這會讓孩子受到二次傷害。
在保持鎮(zhèn)定的情況下,大人要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媽媽把電視關了,你很不開心,所以你就哭了。那你哭吧,媽媽陪著你。
在孩子宣泄負面情緒的過程中,父母不用安慰孩子,而是在必要的情況下,為孩子遞上一張用來擦眼淚的紙巾。安慰只會放大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感覺自己更可憐。
孩子需要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諧相處,那么當以后父母不在身邊他再次遇到類似的負面情緒的時候,孩子就不會被負面情緒所淹沒。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6、事后再次溝通
在孩子有情緒的情況下你跟他說什么他是聽不進去的,心情好才能做的好。我們必須要等雙方情緒都比較平穩(wěn)的時候,再找一個機會,大家就剛才的事情再進行溝通。
每一次犯錯都應該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寶貴機會,只要父母善于引導,孩子外在的經(jīng)歷都終將成為他自己內(nèi)在的經(jīng)驗。把孩子吼一頓或者打罵一頓,這樣做除了讓孩子更恨父母以外,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絲毫幫助。
本文來自小雅教育,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