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1 10:16:14
幼兒美術作品的內涵
我將挑選的作品和班級教師展開討論。我先請陳老師介紹我看不懂的作品1。陳老師一看到這幅作品,便滔滔不絕地講述起該作品和作品背后的故事。
陳老師說:"這是軒軒的作品,當時他畫完我們也覺得奇怪,根本看不懂,我就問他畫的什么,他說:'這是數(shù)字的家,1234想出去玩,但是他們被關在家里出不來,后來,他們出來了,去找數(shù)字9,數(shù)字9也被爸爸媽媽關在家里,他們救不出數(shù)字9,只好走了,后來,1234也被關起來了,123被關在一個地方,4被關在一個地方,他們這次跑不出去了。'這是孩子當時的解釋。這個孩子經常畫這樣的畫,還有幾張,都是這種格子的、方框的,里面是數(shù)字、字母,有時還有字。"
我覺得很好奇,感覺這一定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追問道:"那這個孩子爸媽對孩子平時的教育是什么狀態(tài),了解過沒有?"
陳老師:"因為孩子平時不活潑,總是很安靜地坐著,畫畫的內容表達也很奇怪,所以我也和他的父母交流過。父母對孩子要求很高,很早就開始讓他認識數(shù)字、拼音和漢字,還學鋼琴,孩子根本沒有玩的時間,他現(xiàn)在認識的字比班上其他孩子要多很多。我們也和孩子父母說這樣對孩子不適宜,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但他的爸媽一致認為孩子需要早期培養(yǎng),而且他們很為兒子認識很多字自豪。交流幾次,但效果不明顯。孩子自己也說天天要寫數(shù)字,認字,爸媽不帶他出去玩,他想玩。"
我指著畫說:"他的畫面中幾乎沒有別的東西出現(xiàn),他就和被關起來的數(shù)字、字母、漢字一樣,孤單、枯燥、無助,所以他表達的是想被救出去,但沒有成功,最后都被關起來了。孩子情感上對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游戲生活的向往被硬生生地折斷了。畫面最中間還有一個同樣被關起來的小人,在9的下面,34的后面,這么大的畫面,就出現(xiàn)這么一個小小的人,被擠在畫的最中間,很突出的位置,卻很不起眼,多像小孩子自己啊,看似被父母包圍著、寵著,其實卻微不足道,他的愿望、情感都被漠視。"
陳老師非常贊同地點了點頭,又指著作品2說:
"這是我們開展'我和動物做朋友'的主題,我?guī)Ш⒆觽內ビ^察咱們園的小雞和小兔子,回班之后孩子們根據(jù)他們觀察的動物畫的。洋洋說她很喜歡小雞,就畫了這幅畫,名字叫'我和小雞做朋友'。這孩子在班里是比較自由、不受約束的,她比較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還有一點就是,她畫畫從來不用筆勾外形,都是直接拿油畫棒畫,非常自信灑脫。她對小雞滿滿的愛都躍然紙上了。"
我說:"在孩子的眼中,小雞和她是平等的,運用夸張的手法把小雞畫的和她一樣高,就是要表達對小雞的喜歡,真正感覺她和小雞是好朋友。她在小雞中間,伸展著雙臂,像是和小雞在玩游戲,多么開心的畫面。她畫的小雞雖然看上去不像,但有神似之處。她和小雞占了整幅畫面,感覺她完全沉浸在和小雞做朋友的喜悅中。草地寥寥幾筆卻很生動,還有在人物、小雞、草地畫法上的自信與灑脫,整個畫面都透著孩子的自信和對小雞滿滿的喜愛。"
從這次教研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陳老師對幼兒作品表達內容表述得很詳細、生動。從她的表述中,我們感受到老師對幼兒的關注,對兒童個性的了解,以及通過兒童作品對幼兒進行的個性化教育。本次教研活動由我引發(fā),但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做了非常積極的回應,并主動表達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做法。我反思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這是教師熟悉的、關注的也是她渴望表達的內容。因此,找準切入點,讓教師能夠成為教研中的積極參與者與發(fā)起者,是微教研的關鍵。在這段教研中,我了解了作品背后的故事,也激發(fā)了教師教研的欲望。
挖掘潛藏點把握微教研方向
微教研的切入點常常是個性化的問題,而在切入并解決個性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卻可以進一步深入挖掘其背后共性的問題,這種潛藏在個性問題背后的共性問題,往往會成為教研的方向。
我們如何欣賞兒童美術作品
我指著同在桌子上的作品3和4問:"陳老師,看了前兩幅作品,再看這兩幅,你有什么感受?"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