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3 10:33:03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我對小、中、大班幼兒童話欣賞的年齡特征作了進一步歸納。①小班幼兒在欣賞童話時,不能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文學意象,對聲音、色彩等形式美屬性十分敏感,基本沒有創(chuàng)造想象的成分,甚至產生無關想象,常在經(jīng)驗和形象的基礎上理解人物形象的意義,情感認知水平與情感共鳴水平都較差,不能真正進入欣賞情境。②中班幼兒差異較大,有的幼兒童話欣賞水平接近或相當于大班幼兒的水平,有的仍停留于小班階段,可以說中班階段是一個過渡階段。③大班幼兒在欣賞童話時,感知完整,能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文學意象,特別對情節(jié)這一難度較大的內容美屬性的感知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想象成分,能填補作品“空白”,理解人物形象的意義,個別幼兒甚至能以理性語詞理解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情感認知水平迅速提高,情感共鳴強烈,很快就能進入欣賞情境。從總體來看,小班幼兒的童話欣賞水平較低,中、大班幼兒的童話欣賞水平迅速提高并且較為接近。這就說明,以4歲為界,4歲之前幼兒(即小班幼兒)的童話欣賞處于一種階段水平,4—6歲幼兒(即中、大班幼兒)的童話欣賞處于另一種階段水平。這與皮亞杰對2—7歲幼兒前運算階段的兩個子階段的劃分是一致的,他將2—4歲階段看作是象征思維階段,4—6歲階段看作是直覺的半邏輯階段。本研究的這一結論表明,對幼兒來說,童話欣賞心理的發(fā)展與認知心理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
二、教育建議
通過分析幼兒童話欣賞的特點及年齡階段特征,并根據(jù)在幼兒原有水平上促進幼兒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原則,筆者對幼兒童話欣賞教育提出如下建議。
(一)關于目標
1.小班:①讓幼兒反復感知同一作品,充分感受作品的色彩、聲音等特征,并掌握大部分情節(jié);②在直觀形象水平上理解作品主要形象的意義;③專注地欣賞作品并獲得快樂。
2.中班:①充分感受作品,能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和復述完整的作品和某些細節(jié),感受生動形象性詞語的美感并喜歡學說這些詞語;②在直觀形象的水平上理解作品形象的社會意義;③能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對常見的情感進行選擇和匹配。
3.大班:①在廣泛欣賞作品的同時,能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作品,填補作品的空白,促進想象力的發(fā)展;②對作品形象的社會意義,逐漸從直觀形象基礎上的理解過渡到概念和現(xiàn)象基礎上的理解;③能產生共鳴和移情,并能對復雜的情感進行選擇和匹配。
(二)關于內容
1.小班:選擇形象生動,符合幼兒生活經(jīng)驗,具有鮮明聲音、色彩特征的童話,即具有音樂感和畫面感,情節(jié)、情感變化單純的童話。
2.中班:選擇形象奇特、較為夸張、情感變化豐富、情節(jié)發(fā)展較復雜的作品,篇幅可長可短,以適應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3.大班:選擇題材廣泛、情節(jié)與情感變化復雜的童話,作品篇幅可適當增加,可以給幼兒欣賞一些中外著名童話的原著;增加作品數(shù)量,以滿足大班幼兒的童話欣賞需要。
(三)關于活動組織
1.小班:①創(chuàng)設親切、溫馨的欣賞氛圍,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fā)幼兒的情緒,使之盡快進入欣賞情境;②以適當?shù)恼Z氣、語調,富有感情地介紹童話作品,充分表現(xiàn)作品蘊含的意味;③多次組織幼兒欣賞同一篇圖文并茂的作品。
2.中班:①充分調動所有幼兒的心理要素,使之與作品相互作用,使不同水平的幼兒都能進入欣賞狀態(tài);②欣賞同一作品的重復量可根據(jù)作品的情節(jié)、情感變化的復雜程度和幼兒興趣靈活決定。
3.大班:①適度加快欣賞進程,增加作品欣賞的數(shù)量,擴大幼兒閱讀面;②組織形式更為自由,可以在專門的文學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在日常用餐前后、午睡前、游戲后進行。教師指導可適當減少,鼓勵幼兒大膽復述、表演作品;③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活動,使幼兒感受、體驗、理解作品的意蘊,學習精彩的語句,獲得情感升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