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富生活 作者:林一鳴 2008-11-03 16:55:45
中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多年,造就出大批的小皇帝,這個群體越來越為商家所關注,成為商家兜售商品和消費理念的重要對象。很多父母就算自己艱苦點,也會把最好的給予子女,做一個有求必應的“活神仙”。但父母有否想過,這樣做已經為孩子種下了錯誤的理財觀念。
我有一位朋友是北京某大企業(yè)的總經理,在公司管理著數千名員工,卻管不住年僅十歲的孩子。每月花在這個嬌生慣養(yǎng)的小孩身上的錢,比全家的開支還要厲害!雖然他想盡所有辦法,希望培育孩子節(jié)儉的美德,但總是效果不佳。
我與他研究了很久,終于從一件小事中找出問題的癥結。有一次逛商店,他的孩子看中了一雙數百元的球鞋,于是他二話不說就給孩子買了。數天后,孩子再向父親要錢,說是有位同學的球鞋款式比他的新,希望能再買另外一雙。父親沒有答應,于是孩子從他的錢包中偷走了數百元的現金,自己悄悄地買了球鞋。父親發(fā)現之后卻沒怎么教育孩子,倒是害怕他在外面偷東西,于是每月給他更多的零花錢。
顯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父親的教導方法。這位父親對孩子過分溺愛,以“有求必應”的態(tài)度對待子女,給了孩子一個錯誤訊息,誤以為大人賺錢十分容易。當小孩的揮霍變成習慣,長大后就容易債臺高筑,入不敷出。
當然,現在的孩子非常聰明,若大人只是一味地重復叫他們不要亂花錢,相信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借助蒙特梭利(MariaMontessori,20世紀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家之一)教學法的概念,我設計出一系列理財訓練游戲,可以讓孩子從實際的體驗中學懂理財技巧的奧妙之處。
一、學前的訓練
在6歲以前幼兒園的階段中,父母可適量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他們知道金錢是什么,并學習有關金錢管理的技巧。以下是萌芽期的一些理財訓練:
1.找換店老板
首先為孩子準備數個小盤,每個小盤分別放上十元、五元、兩元和一元硬幣各一堆,而孩子的角色是一間找換店的老板,父母就是這間找換店的顧客。父母可先假裝敲門,然后對他說:“老板,可否替我把這張20元的鈔票,換成10個兩元的硬幣?”當然,若孩子能準確地換算好的話,請不要忘記對他說聲:“謝謝老板!”
在玩過一定的次數之后,便可以增加該游戲的難度,例如加入紙幣及五角、兩角和一角等硬幣,還有假裝騙他們的錢:“老板,可否替我把這張10元的鈔票,換成12個一元的硬幣?”希望聰明的小孩,沒那么容易受騙。
2.雜貨店老板
當過找換店的老板后,孩子便可再升一級,嘗試一下雜貨店老板的角色。父母首先準備數個盛有紙幣和硬幣的小盤,然后在家中選擇數件孩子最熟悉的物品,在前面加上一個價錢牌,如一盒鉛筆10元,一架模型車30元等。父母扮作顧客,假裝看中一架模型車,可以拿著一張100元的鈔票,然后對他說:“老板,可否賣一架模型車給我?”然后把100元和模型車都拿到他面前,協(xié)助他把錢找給你。
3.目標儲蓄罐
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一個可以看得到的目標,總會比一個看不到的目標來得吸引,儲蓄的動力也會較大。使目標變成“看得到”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把孩子心目中的玩具拍成一張照片,或把雜志里有關廣告的圖片剪下,然后貼在儲蓄罐之上。當孩子每次把錢放到儲蓄罐時,看到玩具的圖片,從而產生“為目標而儲蓄”的感覺,更加激勵和規(guī)范自己。當儲蓄罐儲得足夠的錢時,父母便可陪同孩子把儲蓄罐拿到商店中,選購喜愛的玩具了。
父母可加入一些誘導的方法,例如當孩子每儲蓄一元時,你也同時幫他存入一元,使他得到雙倍的金錢;或到達某一個金額,便可獲得一定的獎金,例如孩子每年儲滿500元便可得到100元獎金,1000元便可得到250元,2000元便可得到600元等。父母也可以定下一些額外的條件,例如孩子若于某一時間內取回儲蓄的話,他們便會把自己的部分取回。
4.超級市場購物游戲
在這個游戲中,父母可帶孩子進入超級市場,然后把錢給他,告訴他他已經長大,當天的購物將由他獨立作主。當然這個過程要循序漸進,例如開始時只買兩三件東西,訓練過一段日子以后,便可讓他“購買今天的晚餐”了。
當孩子拿著錢去選購產品的時候,父母可借此機會與孩子討論有關理財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有不同的品牌?不同品牌的產品為什么價錢各有不同?那質量又是否與價錢成為正比?當孩子選取了所有貨品之后,請把所有的價格加起來,看看有沒有超過預計的金額。若超過預計金額,則孩子必須要想辦法解決,例如某些貨品可改換較便宜的牌子等,務求要把總額維持在預算之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