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正文

獨處的孩子不一定孤獨

來源:網(wǎng)絡 2009-06-24 00:36:38

說兩句

  毛毛,5歲,幼兒園中班,飽滿的額頭,烏黑的大眼睛,一看就很機靈的樣子?勺罱鼖寢寘s有些擔心毛毛,因為毛毛喜歡上了“孤獨”,經(jīng)常會一個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狀態(tài)中,好幾次媽媽看到他獨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擺弄什么,于是很關切地去問他,可毛毛卻說“沒有干什么啊”。

  媽媽真是不明白,平時那么疼愛毛毛,難道毛毛有什么心事還不能告訴媽媽嗎?而且毛毛這么小就要“獨處”了,正常嗎,不會是“孤獨癥”吧?

  正常的獨處

  現(xiàn)在隨著“朋友式”家庭的出現(xiàn),大人從心底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然而很多父母卻發(fā)現(xiàn),孩子仍然有他們自己的“小秘密”,就像5歲的毛毛一樣,大人再怎么關愛他們,他仍然保留了一塊“自留地”,只供自己享受。不管大人怎么去套近乎,他都會很策略地與大人保持一點距離。

  這樣的“獨處”其實非常正常,因為“獨處”決不是大人的專利,小孩子也一樣需要享受“一個人”的時空。而且,從情感發(fā)展而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情感會越來越豐富,“孤獨感”就是孩子5歲左右表現(xiàn)比較突出的一種情感。

  這與“孤獨癥”(也稱為“自閉癥”)是絕然不同的兩回事。“孤獨癥”是一種嚴重的長期發(fā)展障礙,通常在3歲前發(fā)病,主要有三點表現(xiàn):

  1、人際交往障礙:不愿與人交往,不能或者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社交人際關系;

  2、語言障礙:無語言或只有很少語言,甚至只是鸚鵡學舌地仿說,言語發(fā)展嚴重滯后;

  3、情緒與行為異常:對物品有怪異的興趣和玩法(如長時間旋轉(zhuǎn)某物),長時間重復某些動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鬧),對某些聲音、畫面、廣告很敏感,不知道害怕和危險,肢體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可能發(fā)育不平衡。

  而且“孤獨癥”常常伴隨著認知與學習上的障礙,諸如:因為他們的世界多是由一個個的獨立小節(jié)所組成,所以他們無法從生活經(jīng)驗中學習事物的相關性,或者說無法明白事物背后形成的原因及彼此的關系,不能明白生活經(jīng)驗背后的意思;常常過于專注事物的不重要部分而忽略了重要部分;專注力一般比較差,很難跟隨訓練者進行訓練,經(jīng)常會自顧自地玩或者看周圍的東西;思考方式較簡單,只能明白具體的概念,較難明白抽象的概念或比喻,亦較難綜合不同的概念;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很難有組織及有次序地做不同的事情;較難將已掌握的概念運用到不同的情況中。

  積極的獨處

  我向來喜歡小孩子,小孩子也非常喜歡我。有一年暑期回家,鄰居家的兩個孩子來找我玩,一個7歲,剛上小學一年級,而另一個只有4歲。我將他們帶去附近中學的體育館玩,結果卻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非常不一樣:7歲的孩子做事一板一眼,跳繩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而那個4歲的孩子卻像個小猴子,一會將跳繩綁在雙杠腿上當“搖籃”,一會拿起皮球當“保齡”,一會又將球網(wǎng)當成“鐵絲網(wǎng)”,學著解放軍叔叔匍匐前進,玩得不亦樂乎!后來竟然連7歲的孩子也模仿他來玩耍……

  對于這兩個孩子的家庭我是非常熟悉的,7歲孩子的父母非常“用心”,對孩子照料得非常細致,而且給孩子安排了很多的額外發(fā)展內(nèi)容,從孩子4歲不到就開始學鋼琴、學書法,這個孩子難得有“獨處”的時間;而那個4歲的孩子,父母都比較“粗心”,而且孩子越大、父母越粗心,很多時候都讓孩子一個人玩,頂多在必要的時候幫上一把,孩子經(jīng)常處在“孤獨”之中。但從上面的故事中,您是不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那個4歲的“小鬼”呢——獨立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

  是的,這就是“獨處”的積極性:

  1、“獨處”利于獨立性發(fā)展

  在咨詢中,遇到過不少父母這樣抱怨自己的孩子:“大人一刻也不能離開,一離開這孩子就不做功課,就思想開小差了。”然而,進一步交談與分析后,我總會發(fā)現(xiàn):“這孩子”實在太缺少“獨處”的時間了,而且從小就難得“孤獨”。一生下來,周圍就聚集了無微不至的大人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想方設法給他最好的照料,他的一顰一笑、一哭一鬧都不會逃出大人們的視野。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外面,大人們總是將他作為生活的“中心”,不讓他感到絲毫的孤獨與寂寞,總是有人逗他玩耍。而且他遇到任何困難,只要他一喊,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會有人來幫助他……就這樣,“這孩子”總喜歡要大人陪著玩耍,“這孩子”總要大人幫忙穿衣、吃飯,“這孩子”總是要大人“陪讀”才行。

  可見,沒有獨處的孩子也就缺少了獨立性,不僅缺少生活上的獨立性,更缺少思維上的獨立性。所謂“在獨立中學會獨立”,如果沒有“獨立”的鍛煉,又怎么可能體驗“獨立”的樂趣,怎么可能習得“獨立”的能力呢?

  “獨處”是孩子可以獨立的時空條件,在獨處中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體驗環(huán)境、解釋問題,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嘗試玩耍、解決困難。而且沒有大人在旁邊的“獨處”,更保證了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

  2、“獨處”中的創(chuàng)造性

  什么是“創(chuàng)造”呢?簡單的說,就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見要想有創(chuàng)造,就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其一,必須有“問題”存在。

  “問題”是激發(fā)思考、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源泉。牛頓之所以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為他想知道“為什么蘋果總是向下落”;愛因斯坦之所以提出了“相對論”,是因為這樣的問題困擾著他——“高速運轉(zhuǎn)的物體還遵循牛頓定律嗎?”……“問題”就是一種沖突,是對原有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挑戰(zhàn),是原有經(jīng)驗無法解決的“困境”。有沖突才有挑戰(zhàn),有挑戰(zhàn)才可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欲望。

  其二,必須有“獨特性”存在。

  所謂的“獨特性”,就是“與眾不同”,是新穎的、超越傳統(tǒng)的、令人意外的。也就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從特別的角度來思考,能用特別的方法來解決。“獨特性”會使原本普通的事物變得奇妙,使不能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比如,前面故事里那個4歲的孩子之所以能“玩得不亦樂乎”,就是因為他能用“獨特”的方式來玩——“一會將跳繩綁在雙杠腿上當‘搖籃’,一會拿起皮球當‘保齡’,一會又將球網(wǎng)當成‘鐵絲網(wǎng)’,學著解放軍叔叔匍匐前進”,他賦予了跳繩、皮球等新的、與眾不同的意義。

  正因為“創(chuàng)造性”需要“問題”和“獨特性”,所以才更加強調(diào)“獨處”。因為只有當孩子獨處的時候,才可能有“問題”。比如,他想拿到小桌子上的書,但他卻不夠高;他想去抓旁邊的玩具,但他的手不夠長……試想如果周圍都是大人,都是幫手,他的愿望還能產(chǎn)生問題嗎?多半是“孩子,想要這個是不是,來,媽媽給你!”沒有了“問題”,當然也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前提。

  而有了“問題”,就一定有創(chuàng)造嗎?當然也不是,還需要“獨特性”。對于那么小的孩子而言,怎么樣才可能獨特呢,當然是在沒有限制與指導的時候,才可能展現(xiàn)“獨特”。否則,大人早將預定的答案給了孩子,孩子的問題一下就解決了,還要什么“獨特性”?前面故事中的那個7歲孩子之所以“做事一板一眼”,思維定勢——“跳繩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周圍的大人太細心了,細心地連怎么玩、怎么動都規(guī)定好了,以至于這個孩子根本沒有機會“獨特”了。相反,那個4歲的孩子,恰恰是“獨處”慣了,至少是有充分的“思維上的獨處”,也就有了太多可能獨特的機會。

  享受“獨處”

  這就是“獨處”的意義,“獨處”其實是孩子時間、空間上的一種自在,是孩子心靈自由的時刻,“獨處的孩子并不孤獨”。心理學上有一種幫助人成長的課程叫“SOLO”,就是將當事人放在一個“獨處”的情境中,沒有人跟他說話、沒有人跟他交流,讓他獨自待著。結果發(fā)現(xiàn),“SOLO”后的當事人思維更清晰、更敏捷了,而且在SOLO的過程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思考與體驗,給當事人很大的人生啟發(fā)。

  實際上,很小的孩子就有“獨處”的需要與能力了,比如研究發(fā)現(xiàn):1歲內(nèi)的小嬰兒就會自己玩,而且聽著音樂能很愉快地獨處。但因為小嬰兒活動能力有限,所以“獨處”表現(xiàn)并不明顯;而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自由度越來越大,可以主動選擇“離開人群,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才被大人們特別地留意到了。所以,“獨處”并不是孩子們不正常,而是大人們不習慣而已。而且越是一心放在孩子身上的大人,越是不習慣孩子的“獨處”,越是想讓孩子100%向自己敞開心扉,越是想去占用孩子獨處的時空。因此,在這里,不僅要建議父母珍惜孩子的“孤獨”,也要建議父母定期SOLO一下,讓自己與孩子保持適度距離,給自己一個思考和歷練的空間。

  記住:如果您與孩子原本要好,那么請相信孩子,如果他有需要肯定會主動來尋求幫助的。要知道,父母與孩子再好,也還是兩個人,所以有“距離”是難免的,而且也是自然的。做父母的,能夠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努力與孩子做朋友就夠了,不要強求與孩子“親密無間”,不要過分要求自己去親近孩子。這樣你會覺得輕松,孩子也會覺得舒服,畢竟適當?shù)木嚯x還是需要的。換句話說,就是留給孩子一個“隱私”的空間,也留給自己一個“不過度關注”孩子的警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