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銜接 > 正文

學齡前兒童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

來源:幼教網 2010-10-28 17:39:39

說兩句

  幼兒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而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根本在于規(guī)范意識的培養(yǎng)。

  在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學齡前兒童即將面臨的是幼兒園小朋友向小學生的身份轉換。在這個轉換過程中不單單是書包變大了、上學時間變長了、作業(yè)變多了、玩耍時間變少了,更重要的是,上學的時間、上課的過程、作業(yè)的完成,都不能像在幼兒園里那樣隨意了。簡而言之,幼兒園小朋友向小學生的身份轉換的實質就是,松散轉變?yōu)閲乐�,隨意轉變?yōu)橐?guī)范。

  一、學習習慣源自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源自嚴謹規(guī)范的生活作風和務實求是的生活態(tài)度

  “學習習慣是生活習慣的再現(xiàn)。”一個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學習習慣不會差到哪去;一個生活上松散、疲遢的人,怎么可能會在學習中有嚴謹?shù)淖黠L和務實的態(tài)度。因此,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入手。“習慣是一種巨大、頑強的力量。”好的習慣會使人終生受益。

  二、良好的習慣源自規(guī)范意識的培養(yǎng)

  一個家庭或是一個家族,必須有規(guī)矩。在影視劇里,尤其是古裝戲里,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家規(guī)”、“家法”等字眼。現(xiàn)在雖然很少能聽到這樣的詞,也很少有哪個家庭會制定完整的家規(guī)或是將家規(guī)系統(tǒng)地進行書面化,但我依然認為,一個沒有規(guī)矩的家庭,是很難教育和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孩子。

  規(guī)范意識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規(guī)范意識是習慣形成的根本�,F(xiàn)今社會,法制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強。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規(guī)矩。法制是什么?法制就是用規(guī)矩來制約人的言行。試想,一個孩子從小就無所畏懼、不受任何約束,那么他長大成人后,他如何來適應社會、法律、道德對他的制束,這時,要么他從頭開始適應,要么與之相抗衡,這兩者都不是負責任的家長愿意看到的,前者是個痛苦的過程,后者必定帶來悲慘的結局。因此,孩子從小要學會適應規(guī)矩的約束。

  在學齡前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范意識,可以從培養(yǎng)生活習慣開始,從按時作息開始,并逐步引申到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中去。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范意識,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規(guī)矩的存在并去有意識地遵守它。這會比養(yǎng)成不良習慣后再去糾正要好得多,因為,矯正教育遠比開發(fā)教育(養(yǎng)成教育)要困難和痛苦。

  當然,規(guī)矩是用來約束人的,尤其是在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教育中,規(guī)矩應該如何制定有個度的問題。太嚴了,容易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孩子變得唯唯喏喏,惟命是從,毫無主見;太松了,起不到教育和約束的作用,反而會助長孩子踐踏規(guī)矩的勇氣,使孩子更加任性妄為。規(guī)矩的度的問題,可能更復雜,涉及到家庭的習慣、孩子自身的特點等等,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三、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習能力

  作為家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目的很明確,也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在即將到來的小學、隨之即來的中學、還有點遙遙無期的大學的學習過程中,能勝人一籌,至少能在某個方面表現(xiàn)出高人一等。說白了,就是要有比常人更強的學習能力。

  我認為,學習能力的核心在于注意力、記憶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應著重放在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提高上。

  注意力的實質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學習的必需能力之一。提高孩子專注度的含義有兩層:一是使孩子靜下心來,二是孩子靜下心后能投入地去做某一件事。

  學習的必需能力之二是記憶力。學習是記憶與遺忘反復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記得更久。通常,記憶分為聽覺記憶、觸覺記憶和視覺記憶。其中視覺記憶是最核心的記憶力,絕大多數(shù)的知識來自于視覺記憶。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視覺記憶的能力尤為重要。杜先生在講座里介紹了一個游戲:拿一幅簡單的圖畫,給孩子觀察10秒左右,然后家長把圖畫拿開,根據(jù)圖畫內容提問:畫里有什么東西?畫里有哪幾種顏色?等等,讓孩子根據(jù)記憶回答……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后,再拿一幅稍微復雜的圖畫,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觀察(15到20秒),并在看圖畫前先告訴孩子看完之后是要提問的,這時,孩子就會主動地去細致觀察圖畫。當然,對孩子每一次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有所得,使孩子能夠并愿意自己去主動觀察記憶。通過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習慣。其實,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游戲比比皆是:坐出租車下車后,車開走了,問孩子車的顏色、車牌號等等。

  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接受教育、實現(xiàn)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長的自我教育也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家長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才會改善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獲得滿意的教育成果并使之不斷擴大。家長可以通過聽講座、看書、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育兒知識和經驗,還可以通過家長間的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1.要有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切忌簡單、教條、粗暴

  幼教即“誘教”,家長應當以引導為主,在教育方式上,不僅僅是說教,更要連哄帶騙,必要時要壓,孩子才會往好的方向變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與眾不同的一面,簡單照搬別人家教孩子的成功經驗或是書本上的專家意見,都是不可取的。

  例如,孩子沉迷電腦、電視,家長不能堵,堵是堵不住的,應該用規(guī)范來引導和約束孩子。孩子看電視、玩電腦是為了接受信息,甚至是為了在小朋友中有吹牛的資本而已。對于看電視,完全可以天天看,但要定時看,要在家長的掌控下看,玩電腦也是如此。就像打疫苗一樣,所謂疫苗,就是小劑量的毒素,使人產生抗體。我們把電腦游戲、電視節(jié)目比作病毒,但我們又無法阻斷孩子與其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在家長的掌控下,給他定時定量地打一點小劑量的疫苗又有何妨?具體的做法,就因人而異了。

  2.要有計劃、有準備、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切忌隨意性教育

  家長應該做有準備的教育,事先設想孩子可能的反應,做好應對預案。制定科學的標準。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白紙,要想好了再在上面做畫,不要畫完了再修改。

  教育的隨意性還體現(xiàn)一些生活細節(jié)上,比如,平時孩子都是按時作息,然而有一天家里來客人了,家長對孩子說:“爸爸媽媽要招呼客人,你自己去看電視吧。”孩子說:“那我想多看一會兒?”“沒問題,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自己看著辦吧!”于是,通過日積月累養(yǎng)成的習慣出現(xiàn)了小裂痕。其實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家長因心情不好,對孩子隨意地下一些指令,或是對孩子的小錯誤喋喋不休;看到天氣不好,怕孩子在幼兒園里著涼了,中午就去提前接回來;本來應該是陪孩子看《智慧樹》的時間,因為一部肥皂劇,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去肯德基消夜……這些,都是隨意的教育行為,家長在行為之前沒有考慮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只是想到一時得失,長此以往,隨意性教育成為習慣后,孩子自然也就會養(yǎng)成做事隨意、不愛動腦、任性妄為的習慣。

  3.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切忌盲目維護家長權威

  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家長的心態(tài)和觀念。孩子通常會或多或少地有些任性,家長在應對時不能以犟對犟,尤其是作父親的,“你小子犟,你老子我比你還犟!”這往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家長一定冷靜下來,換個角度,從孩子的立場上出發(fā),用一顆童心去思考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過分。其實,對孩子適度容忍,適當?shù)叵蚝⒆邮救�,不失為一個規(guī)避矛盾和沖突的好辦法,還能給孩子被尊重的感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