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10-28 17:39:39
家長的心態(tài)要平和,99%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99%的孩子卻注定平凡。家長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值,尤其不能一日三餐地用殷切希望去感染孩子的耳朵。家長的目標應(yīng)該是“把孩子推向一個比自己更高的平臺”,而不是教會孩子這樣那樣的知識和技能。
平和的心態(tài)還表現(xiàn)在一些小事情上。有時,家長會對孩子的一些話反應(yīng)過度,比如孩子說:“我今天很不高興,在幼兒園某某小朋友欺負我了。”性急的家長甚至會立刻拉著孩子去找老師。其實,孩子向家長訴說,可能只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關(guān)注。即使是孩子真的受了委曲,家長沒有必要擺出一副為他撐腰壯膽的架勢,畢竟,孩子的人生路才剛剛開始,日后誰能保證一帆風順?挫折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談到這里,不得不談一談“培優(yōu)”這個話題。我個人認為,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經(jīng)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是可以有選擇地給孩子培優(yōu)。但應(yīng)注意:一是不要項目過多,孩子在體力上要能承受。二是不要強人所難,家長有時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學習彈琴、畫畫,雖然在報名之前,也和孩子“商量”過,但這種商量帶有極強的個人情感因素,有時幾乎是誘導孩子下水,甚至還有直接扔下水的。這不是學游泳,一旦孩子發(fā)覺他并不喜歡他要長期做的事,會帶來很多后續(xù)的矛盾。三是不要輕易讓孩子為某項技能“獻身”,確有天賦的,可以全身心投入。很多技能的學習都是有遺傳性的,一個祖宗八輩都五音不全的孩子,你帶著他去學唱歌,似乎有些開玩笑的意思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往往是在他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后才定型,學齡前兒童專項技能,如琴棋書畫等等應(yīng)該以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為目的,不要有太多的功利性。
4.要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切忌將孩子橫向比較
家長們常常會“對別家孩子的優(yōu)點兩眼放光,對自己孩子的缺點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平心而論,我們還是我們的孩子現(xiàn)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會的東西比他們要少得多,現(xiàn)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況且,“孩子就是父母自己的產(chǎn)品,連家長都不滿意,還會有誰去欣賞他呢?”“奪食、占愛”是動物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成為大家關(guān)注的焦點。孩子有缺點、有不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要正確看待和容忍孩子的不足,要學會欣賞孩子,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肯定、賞識孩子,要把孩子的優(yōu)點最大化后講出來,告訴他“你真棒,爸爸像你這么大時比你差遠了”。其實,有時在成人眼里孩子的缺點并非缺點,而是他天生的素質(zhì)和本領(lǐng)。耀陽在家里經(jīng)常為做某件事跟我們講條件,我覺得這很好,懂得講條件是現(xiàn)代人立足社會的技能之一,我從不糾正他,只要他的條件講得合乎道理,不違反原則,一般我都會同意。
在孩子面前,要少做橫向比較(與同齡人比),多做縱向比較(與孩子的昨天比)。要看見孩子的表現(xiàn),更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改變,尤其是對孩子每一個細小的進步,都要不遺余力地去肯定,不吝贊美之辭地去褒獎,在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的同時,尤其不要當眾(或當面)指出孩子的缺點。家庭教育要“一對一”,批評教育、“打孩子”更要“一對一”,絕對不能打完孩子再抱著孩子去哄,說什么“打疼了沒有”之類的話。
不過,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并不等于無視孩子的缺點,對于孩子的缺點,家長更應(yīng)該及時發(fā)現(xiàn),加以引導糾正,對于一些比較極端的行為,比如孩子在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滿地打滾、又哭又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又如孩子對批評反應(yīng)過度等等,就要采取非常規(guī)的手段,必要時,可以使用一點點“家庭暴力”。
5.要充分掌握并利用孩子的心理,切忌斗“勇”不斗“智”
孩子通常都會有逆反心理,家長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弱點。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作家,每天都在窗前伏案創(chuàng)作,他抬頭就可以看到潺潺的溪流和靜謐的樹林。然而有一天,來了一群孩子在小溪邊玩耍,他們打水仗、扔泥巴,而且每天都來。寧靜被徹底地打破了,作家?guī)缀鯚o法工作。這時,他走出門去,對孩子們說:“孩子們,我很需要你們在這里玩耍,你們打水仗、扔泥巴給了我很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這樣吧,你們以后每天都來,我每天給你們每人一塊錢。”孩子們欣然應(yīng)允。過了兩天,作家說:“這段時間我手頭比較緊,每天只能給你們每人五角錢了。”孩子們有些不高興,但還是勉強答應(yīng)了。又過了兩天,作家說:“孩子們,最近物價上漲得太快,我的錢實在是不多了,這樣吧,我每天給你們每人一角錢,你們看怎么樣?”這時孩子們紛紛離去,邊走邊嚷:“我們不干了,這么點錢就想讓我們?yōu)槟銊趧,想得怪美?rdquo;于是,作家又得到了他想要的寧靜。
6.要樹立威信,切忌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
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威信,孩子必須“有所畏”,也就是要怕人,F(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無所畏、不怕人的孩子將首先被淘汰和拋棄。
每多家長是通過“打”來樹立威信,不可否認,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辦法,孩子是可以打的。但我們應(yīng)該注意的是,“打”是一種教育手段,不是目的。我們都知道,馬戲園的馴獸師有兩個東西——鞭子和袋子,袋子里裝的是食物,鞭子不是用來打的,而是用來嚇的。打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怕人而不是怕打。樹立威信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有所畏懼,成年人是由敬生畏,孩子則是畏而生敬。鞭子只是一個規(guī)矩的象征,是一個不能越過的雷池,不是一個工具,如果家長體罰孩子過于隨意,那只能理解為家長是在宣泄情感、釋放壓力,而不是在教育孩子。
除了“威”,家長還要取“信”于孩子。家長切忌輕易許諾孩子,免得在孩子心目中成為一個不講信用的家長。家長不輕易表態(tài),說話“慢半拍”,是避免家長隨意性教育的方法之一。
7.身教勝于言傳,切忌言行不一
家長的行為教育非常重要,家長要自我約束,自我調(diào)整,以身作則。例如,孩子在學說話時,父母或爺爺奶奶會經(jīng)常把他帶到成人堆里,日子一長,孩子一是說大人話,很成熟,二是說粗話,這都不好。還有,有的孩子接話很快,老師、家長話音剛落,就聽到這個孩子接話發(fā)言,這也不好。通常,“接話最快的學生不會是最好的學生”,嘴用得多,腦就用得少,說話多半沒經(jīng)過思考。家長對此就要注意糾正,千萬不要以此為樂,更不要鼓勵。
家長還要注意約束和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不能說粗話,自己卻臟話連篇;教育孩子要講究衛(wèi)生,自己卻在街道上隨地吐痰;教育孩子要遵守紀律,自己卻亂穿馬路;教育孩子要團結(jié)友愛,自己卻為一點點小事與人爭強斗狠……這些都是家長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容易疏忽的細節(jié)。
8.父母要共同參與孩子教育,切忌由老人全盤包辦。
現(xiàn)在年輕的父母工作壓力大,很難全身心地教育孩子,便把孩子的看管、教育等等事情全部交給老人去做,這雖是情非得已,但也是不可取的。
我是做教育的,我大學畢業(yè)初為人師時,就聽一位前輩講:“現(xiàn)在是五年一代溝,別說我們和學生有代溝,就連你們這些比學生大不了幾歲的娃娃老師,和學生之間都會有代溝。”事實證明他說的話是對的,如今已進入信息化社會,經(jīng)濟、政治、精神、文化的發(fā)展十分迅速,稍有懈怠,就有種“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的感覺。通常,老人在接受新生事物的過程上會比年輕人要慢一些,這就會使整個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出現(xiàn)部分脫節(jié),甚至會影響家庭和睦,另外一些老人對孩子的溺愛也會影響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孩子的教育是整個家庭(家族)的工程,父母必須積極參與,共同承擔。幼兒期和學齡期是孩子情感的形成期,在這個時期一旦出現(xiàn)情感缺失,以后很難彌補。因此,自己的孩子自己帶,有條件要帶,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帶,老人只能幫忙帶。
五、健康的體魄和堅毅的品質(zhì)是陪伴孩子一生的、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然而,學習是件枯燥無味而又十分艱苦的事情。日復一日的強體力和腦力勞動的付出仍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因此,“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體魄是成就人生的基石,F(xiàn)在的孩子物質(zhì)條件比我們那會兒強了不知道多少,但似乎更容易生病。在這一點上,除了現(xiàn)在的家長對孩子的關(guān)注度更高之外,我覺得中醫(yī)的理論頗有道理:身體的強健不僅僅靠腸胃吸收營養(yǎng),更要靠人體的經(jīng)絡(luò)將吸收的營養(yǎng)輸送到需要營養(yǎng)的各個器官。簡而言之,就是“腸胃好,經(jīng)絡(luò)通,吃窩窩頭都滋補”。而經(jīng)絡(luò)通暢的關(guān)鍵在于鍛煉身體,因此,除了帶孩子多接近大自然,還要引導孩子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知難而退”不是個褒義詞,培養(yǎng)孩子堅毅的品質(zhì),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解決困難,而不是遇難即退,這樣孩子才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人生道路上的風風雨雨。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