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2-06-15 16:03:02
為更快讓孩子適應寄宿學校環(huán)境,家長這兩三個月應該盡量讓孩子學會動手做一些日常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幫孩子包辦。而在孩子學會獨立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多在旁給建議,而不是在孩子做錯事情時給予責備。此外,家長還可以多帶孩子到小學參觀和感受一下氛圍,讓孩子對學校不要保持陌生的感覺,而是引導孩子對學校生活的向往,讓孩子有一種“我已經(jīng)長大,要上學”的自豪感和動力。
。ǘ┬睦頊蕚洌簮蹖W習、愛學校、愛老師
目前幼兒園進行的幼小銜接形式主要是讓幼兒園小朋友走進小學;逐步改變作息時間……這些活動都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目的都在于引導孩子做好上小學的心理準備,而不是提前學好文化知識。
“家長需要給孩子傳遞出愛學習、愛學校、愛老師的觀念,讓孩子們有動力去上學。”孩子從幼兒園小朋友變成一名小學生,要遵守很多的規(guī)則,要重新養(yǎng)成新的習慣,老師對每個同學的關(guān)注度比幼兒園減少了,孩子會變得敏感、脆弱,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情緒去應對。例如各個幼兒園的教學課程安排各不一樣,有些小學的科目可能在幼兒園進行了提前學習,孩子們?nèi)菀桩a(chǎn)生厭學心理;小學的上課時間比幼兒園的要長,一些孩子較為害羞不敢告訴老師,可能出現(xiàn)尿褲子的現(xiàn)象等等。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傳遞積極樂觀的情緒,一起快樂地期待小學時光的到來。
與此同時,家長還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洗碗、洗手等方面的日常生活自理的小技巧。也可以帶孩子們?nèi)ス湎聲辍⑽木叩,提前買一些學習用品,讓孩子們對進入小學充滿期待。
。ㄈ⿲W習準備:教方法勝于教知識
有不少家長會問究竟要不要教孩子寫字、學拼音?專家指出,入學后學習是孩子們的主要活動,家長可以做些基礎(chǔ)知識的準備,但千萬不要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知識是傳授不完的,首先要教會孩子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恰當?shù)膶W習方法。
例如,家長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愛動腦筋的思維習慣,重視他們認、讀、算背后的智能發(fā)展。另外,尤其要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熱情、專注性和持久性等的培養(yǎng)。如讓孩子在限定時間內(nèi)完成繪畫、剪紙、書寫等活動,讓孩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利于他們適應上課要求,為孩子入學后安靜坐下來打好基礎(chǔ)。
而在入學后,家長有必要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nèi),在學習上“陪太子讀書”,在小學課后任務并不重的前提下,晚上多陪孩子讀一下書,給予孩子一定的輔導,采取積極鼓勵的態(tài)度,而學校老師也可以多加留意,例如學生看不懂抄寫在黑板上的板書,可以通過復印的方式,減少孩子們抄作業(yè)的困難。
三、提醒
(一)家長要與老師多溝通
研究發(fā)現(xiàn),83%喜歡某科老師的同學該課的成績就會學得好,所以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進入學校后,老師成為他的偶像,老師說什么都是對的。這時候家長無需緊張,也無需妒忌,因為孩子愛老師,幾乎就預示著他能學好這個科目。家長此時需要注意,別用成人的眼光來評判孩子的老師。
但事情總有兩面性,有一些家長錯誤地以為把孩子送進一間好一點的學校就萬事大吉了,把孩子的學習成長全部交給老師,卻不知道對于孩子成長來說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再好的小學,也不能代替家;再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父母。”所以,家長要盡量多與老師溝通,配合老師的工作。
。ǘ┡c孩子一起應對壓力
孩子在進入學校后,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小情緒。家長應充分認識小學生與幼兒園在學習方法、內(nèi)容、時間等方面的差異。一方面要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另一方面要多與孩子溝通,及時幫助孩子疏通厭學的‘小情緒’。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家長同情、焦急于事無補,相反必須保持理智與冷靜,同時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所承受的這份壓力,去感受他內(nèi)心的緊張與不安,多點給孩子安慰與鼓勵。例如想辦法讓孩子放松一下心情,散散步,看喜歡的電影、打打球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和交流,讓孩子放松心情。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