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0 21:14:28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數(shù)學思維論文《淺談幼兒數(shù)學操作活動材料的設計2》,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三、走出誤區(qū)的途徑
。ㄒ唬┱_理解數(shù)學操作活動材料的重要性
“凡是要教給幼兒的有關數(shù)學知識都應盡可能地轉化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而“把數(shù)學知識轉化成幼兒可直接操作的活動,主要是通過活動材料和活動規(guī)則這兩個媒介”。材料和規(guī)則是體現(xiàn)數(shù)學概念屬性和運算規(guī)律的主要因素,同時它們也有使活動多樣化的功能。“活動不同層次和各種變式就靠改變材料和規(guī)則來實現(xiàn)”(注6)。因此,數(shù)學操作活動材料是開展數(shù)學操作活動的物質環(huán)境的重要部分,是實施數(shù)學活動目標與內容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tǒng)地學習數(shù)學知識及誘發(fā)幼兒主動發(fā)現(xiàn)、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與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
(二)設計適宜的數(shù)學操作活動材料
操作活動材料是幼兒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物質前提和必要條件,“提供幼兒操作的玩具材料已成為教師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幼兒數(shù)學操作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系到幼兒參與操作的興趣,探索與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那么,如何設計適宜的幼兒數(shù)學操作活動材料呢?經過研究與實踐,我認為設計適宜的幼兒數(shù)學操作活動材料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緊緊圍繞操作活動的目標,遵循數(shù)學知識內部的邏輯性。
操作活動材料本身的特點及由這些特點所規(guī)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fā)展,所以,“操作材料應暗含幼兒通過操作和作用能夠達到的適宜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在設計操作活動材料時,首先要從實現(xiàn)多項目標出發(fā),把教師的教育意圖和要求融進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潛能,使它能實現(xiàn)多項目標,發(fā)展最大的功效。
如:在小班的分類教學中,如果讓幼兒以顏色為標準來分類,那么就可以為幼兒設計出不同顏色、同一形狀的圖形卡片作為操作材料;如果讓幼兒以形狀為分類的標準來分類,操作活動材料就應該改為同一顏色、不同形狀的圖片。如果在上述兩個活動中,為幼兒設計的操作活動材料都是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片,則容易導致幼兒混淆分類標準。當然,有了第一次活動經驗后,可以在以后的分類活動中增加干擾因素,提高分類的難度,使幼兒反復操作不同材料形成類的概念“幼兒數(shù)概念的形成要經過一個逐步抽象和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動作表征階段——形象表征階段——符號表征階段。”(注9)在設計材料時,要考慮到材料要適合每一階段幼兒的表征特點,即材料的呈現(xiàn)應遵循“實物——圖片——符號”的序列。如:在學習數(shù)的組成時,我為幼兒設計的材料是(1)實物:瓶蓋。(2)圖片:畫著瓶蓋分合情況的圖片。(3)卡片:數(shù)字卡片。先讓幼兒撒瓶蓋,觀察全部瓶蓋中幾個正面向上,幾個反面向上,再讓幼兒在瓶蓋分合圖片中找出這種分合情況的圖片,最后讓幼兒用數(shù)字卡片擺出這種分合結果。
另外,數(shù)學知識本身存在著一定聯(lián)系,教師在設計材料時,要考慮到材料應該具有能刺激起幼兒對先前學習回憶的潛在功能,這樣,就有利于調動幼兒以往的操作經驗,起到“先行組織者”的作用,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遷移。
2.要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操作活動材料既要讓幼兒感興趣,又要有操作性,更重要的就是操作活動材料的難易程度,既不能讓幼兒輕而易舉的得到答案,又不能過難,使幼兒尋求不到答案。因而,在設計操作活動材料時,就要考慮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1)要有層次性
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幼兒能很快理解新活動的玩法,積極投入到操作過程中去,而有的幼兒則感到困難,甚至無從下手。針對這種情況,為了保護每個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教師要從適合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適合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為發(fā)展水平不一樣的幼兒設計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難度的操作活動材料,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發(fā)展速度選擇材料,逐步達到目標要求。
如:排序活動,我為能力弱的幼兒提供只有一個變量的材料;為能力一般的幼兒提供兩個變量的材料,并配有變量特征的標記,讓他們按照標記排序;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兩個變量的材料。幼兒在完成了一種材料的排序后,允許他們更換不同層次的材料進行活動。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又能使每個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練習操作。
另外,教師在設計操作活動材料時,還可以設計一些輔助材料來幫助幼兒解決困難。如:當有的幼兒無法給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卡片分類時,教師就可提供一些表示顏色或形狀的標記來幫助幼兒確定分類的標準。這樣,就能使不同層次的幼兒都能有興趣地進行動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2)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為不同年齡班的幼兒設計操作材料也要有所區(qū)別。“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能引發(fā)幼兒產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注10)年齡小的幼兒多以自我為中心,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時間短,學習經驗少。我在設計操作活動材料時,注意使材料形象具體,暗示性、游戲性強,主要以幼兒獨立操作為主。如:“布娃娃來睡覺”這一操作活動材料就是根據幼兒身邊的事情、親身的體驗來設計的。幼兒在模仿哄布娃娃睡覺的過程中可以學習理解一一對應的關系,掌握按大小排序。
隨著年齡增長,幼兒的思維逐步向抽象過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斷提高,合作的意識產生并加強。所以,我在設計操作活動材料時,逐步減少形象性,先增加符號和標記,再慢慢增加書寫和制作記錄表等,并增加合作性和競賽性。如:“拼接機器人”這一操作活動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