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悠悠鋼琴網(wǎng) 作者:茅為蕙 2018-06-20 14:53:58
■現(xiàn)在有的考級已經變成了學生學琴的目的,家長之間攀比的工具,小升初的報名表格之一,老師偷懶的最佳“掩護”,早已遠離了陶冶孩子情操的初衷。
■無論他今后是企業(yè)家、工程師、醫(yī)生,還是律師,我們都希望孩子童年時學習音樂的歷程充滿了自信、滿足、愉快和美好,成年后能讓鋼琴成為最好的伙伴、最真的寄托和最美的回憶。
茅為蕙,6歲時因參演電影《巴山夜雨》獲得首屆金雞獎最佳配角獎,14歲赴美留學,29歲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音樂藝術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至今。茅為蕙曾和世界各國近50個交響樂團合作過,每年舉辦近60場音樂會,1999年再度被評選為世界上屈指可數(shù)的施坦威藝術家。2006年起,茅為蕙活躍在中國的音樂舞臺上,每到一處,除了開音樂會和進行大師班授課之外,都必開一節(jié)公開課,與琴童、家長和老師交流。她著有《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對無數(shù)琴童家長提出的問題給出了專業(yè)、實用的答案。
旅美鋼琴家茅為蕙博士去過中國大小四五十個城市,無論南北、大城市和小縣城、博士教授或藍領工人,中國的琴童家長對“孩子該如何學琴”的迷茫和困惑幾乎一致。很多家長問她“學鋼琴能幫助我女兒開朗一些嗎?”“學鋼琴真的能讓我的孩子更聰明嗎?”“孩子不肯練琴,該不該打?”讓她最難忘的問題是:“茅老師,你考過了鋼琴10級嗎?”
怎樣判斷孩子是否適合學鋼琴?
“不管抱著什么樣的目的,家長一定要認準孩子的確略有音樂上的靈氣和興趣再慎重開始,千萬不要耽誤了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xiàn)出的才能和熱情。”茅為蕙建議家長通過對孩子手、耳、記憶力等幾方面的簡單評判,來基本了解自己孩子的音樂潛質。
茅為蕙說,四五歲的小孩子,手形已經基本能看出來。一是看手指特別是關節(jié)部分是硬還是軟,太硬不行,太軟更不好;二是看各個手指之間離得夠不夠遠,手張得越開,以后彈琴越輕松。至于手指的長度,小指最好能到達無名指最上面一個關節(jié)。
“耳朵關系到樂感和節(jié)奏感。”茅為蕙舉例說,大人拍掌讓小孩子跟著唱歌,看他是否跟得上節(jié)拍,是否有本能的節(jié)奏感。或者放一個鋼琴曲,看看孩子是否能用恰當?shù)男稳菰~來表示,“比如,說像放鞭炮,或者說是像爆米花的感覺。”
測試記憶力,可以由媽媽唱一首歌,讓孩子學著唱,看孩子有沒有基本的音樂模仿力。或者放一個曲子,第二天再放一遍,看看孩子是否能分辨。
“如果這三點都具備,那么孩子的音樂潛質至少是在標準線之上的。”
針對很多家長讓孩子先學電子琴作為入門的做法,茅為蕙指出這是一個誤區(qū),因為學電子琴雖然可以幫助孩子認譜,但電子琴的觸鍵沒有深淺,聲音沒有輕響,孩子彈了幾年的電子琴后,仍然不能培養(yǎng)出任何掌控鍵盤的力量,對后來學鋼琴沒有任何幫助。
對于初學階段,茅為蕙建議先上集體課,小朋友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孩子記憶、領會學到的東西,而且大課更有課堂的氛圍,學生會更有敬畏心,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講。上完一段時間的集體課后,再改為一對一的小課。這時候,孩子對鋼琴和鍵盤已經有相當?shù)牧私饬�,鋼琴不再是個龐然怪物,再上小課會感覺更自然,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該給孩子選擇怎樣的鋼琴老師?
“啟蒙老師的性格比演奏水平重要,年紀大小無所謂,但一定要有外向的性格,要有起伏的音調,要有純真的笑容,要跟孩子的性格產生化學反應。要挑孩子第一眼看到就喜歡的那種聲音動聽、笑臉吸引人、性格開朗的老師。”說起選老師的標準,茅為蕙一口氣說了好幾個“要”,強調啟蒙老師最重要的特點是有愛心。
茅為蕙說,老師要真心覺得教孩子彈鋼琴本身就是件快樂的事情,要把教琴當成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個是裝不出來的。“最好的老師,是既不乏嚴厲但又隨時面帶微笑,沒有廢話,更沒有大話。老師應該對每一堂課都認真對待,狀態(tài)也要保持穩(wěn)定,不能第一堂課表現(xiàn)得不錯,之后就越來越馬虎和松懈。”
作為鋼琴教育家,茅為蕙認為鋼琴老師要經常給予孩子表揚,要有想象力。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是對孩子最好的啟發(fā)和激勵。“中國的老師最大的問題就是對于表揚非常吝嗇,這是我最不能贊同的。贊美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贊美會使孩子想做得更好。”
至于想象力,茅為蕙舉例說,啟蒙老師不能用“這里響,那里輕;這里對,那里錯”這種孩子不感興趣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如兩個不同音量的樂段,可以把一個形容成“舞臺上有很多小孩子在跳舞”,另一個則形容成“這里只剩一個小孩子在跳了”,也可以用大象、小鳥來形容音高和音量,讓孩子既喜歡聽也聽得懂,有非常直觀的印象。
去老師家里上課還是請老師上門來授課?
茅為蕙明確反對請老師到家里來上課,“理由很簡單,孩子在家里永遠不可能有去學校上課的那種緊張度和緊迫感,老師往往得不到孩子最大程度的認可和尊敬,孩子的心里會覺得老師只是一個來串門的客人。”
家長和孩子該守哪些規(guī)矩?
上課的時候家長該不該陪?茅為蕙的回答是“絕對應該”。
上課的時候家長能不能發(fā)言?茅為蕙肯定地說:“絕對不可以。”
“家長一定要陪初學的孩子上鋼琴課,但絕對不要在課堂上充當老師的助教。”茅為蕙說:“我小時候每堂鋼琴課,媽媽都是陪著的。不過她從不干涉老師的講課和我的彈奏,只是靜靜地坐在我身邊,而且后來越坐越遠。但哪怕她坐得再遠,我的安全感都非常充足,因為我知道,只要我需要,她隨時可見。”
“家長的職責只是觀察、學習、記錄,幫助孩子記下老師對下一堂課的要求,幫助孩子在一周內順利完成老師的要求。”茅為蕙說,家長把孩子送進琴房之前,一定要向自己保證盡量控制住情緒,有氣也決不把孩子當出氣筒。如果家長的性格比較暴躁,或者覺得自己可能忍不住發(fā)脾氣,那就最好不要進課堂聽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