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幼兒家庭教育 > 性格培養(yǎng) > 正文

媽媽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礎

來源:幼教網 2018-08-31 15:34:38

說兩句

媽媽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礎

  大多數人干了壞事后,都會經歷一種不安的負罪感或羞恥感。這些感受實際上保護著做了錯事的人,標志著他們還有良心。負罪感或羞恥感保護著人們及其生活在其中的社會,在人的“人性”與“獸性”之間豎起了的一道屏障。我們的人性包括道德倫理原則。同情是我們人性的一種品質,能夠約束我們,使我們避免干壞事。然而,我們的“獸性”窩藏著許多欲望、情欲和情感,它們會驅策我們做一些不可理喻的愚蠢之事。

  我們所受的人性教育源于父母、學校和社會,也源于孔子等許多偉大教育家的智慧。我們所受的教育會扎根于我們的性格之中。良好的性格能使我們一輩子避免作惡犯罪。但要知道,人的性格在童年早期就已塑造成型了。

  有些人——不幸的是這類人現在越來越多——沒有受過人性的教育,沒有成為完全的人。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只剩下了“獸性”,這“獸性”使他們變得嫉妒、易怒、好斗,使他們覬覦他人的財產,懷疑他人的動機和行為。這些人的“獸性”不會阻止他們去做危害他人、動物和自然的暴行。只有我們的“人性”才會阻止我們犯下這類暴行,而這種“人性”是從幼年早期的教育獲得的,并永遠跟著我們。

  科學研究已明確指出,那類僅有“獸性”的人具有“反社會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理障礙,是一種人格或性格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并不會公開地表現出來,這一點跟其他精神患者或抑郁患者不同。有這類人格障礙的人會小心翼翼地掩蓋他們的問題,在公共場合遮掩得尤其好。他們通常已經在社會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權力。但是,當他們跟親近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或者在無人認識他們的場合,他們就不想抑制或者無法抑制他們的本性,就會原形畢露。比如說,他們可能會變得兇暴起來。

  這些人沒學會怎樣辨別對錯好壞。他們沒學會怎樣約束他們的“獸性”及其強烈的欲望和情感,沒學會讓自己的高級本性或人性控制自己的“獸性”。這一點會在他們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或在對待動物和自然的過程中顯現出來。

  即使他們干了壞事,他們也不覺得自己錯了。他們甚至感覺很不錯,而且會狡猾地掩蓋他們的惡行。他們沒能培養(yǎng)出一種指引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前進的良心。這些人通常都極其聰明,精于掩飾自己的動機和行為。他們很會保護自己,不讓人發(fā)現真相。所以他們的本性一般不為人所覺察?墒牵幸惶,他們可能會禁不住誘惑而犯罪。即使這時,他們也不會懊悔自責。他們可能會對自己或好友這樣說:“噢,她從我眼前走過,我就感覺自己想揍她。那是她的錯。不錯,我殺了她——可是,誰讓她在我手癢的時候從我面前走過呢?”

  性格障礙患者會鄙視一個善良、可靠的人,一個對他人,尤其對那些身處困境的人滿懷同情的人。“他可真蠢!總是在幫別人,而不想著把錢和精力給自己留下來,不去想怎樣提高生活質量,怎樣賺更多的錢,怎樣更快地取得成功,得到人們的認可。他管好自己就行了,又何必去管他人的不幸、傷痛和困苦呢?”一個“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是不會尊重一個善良的人的。

  一個患有“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會做出危及整個人群的事。比如說,在森林中點火,然后幸災樂禍地看著大火熊熊燃燒,看著消防員拼命救火——有些消防員甚至可能葬身火海呢。這類人還可能心中懷著深仇大恨,所以他們就會羞辱人,傷害人,想剝奪他人的尊嚴,并以此為樂。

  一個患有“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會炸毀一座公共建筑,哪怕有成百上千的人在里面工作。他似乎想成為一個“名人”,而他的“獸性”驅使他達到這一目的的唯一方式,就是犯下一樁嚴重罪行,從而登上全國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阿德勒說:“他們的世界觀有問題,他們對自己的價值和他人的價值的評估也有問題。”

  患有“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會以作惡為樂,仿佛這能消除內心的一種深深的痛楚。人心里怎么會產生這種痛楚呢?

  這種痛楚是童年早期不幸的環(huán)境和遭遇造成的苦果,甚至跟出生前的事情也有關系。出生前,嬰兒在母體內通過血液循環(huán)和母親聯(lián)系在一起,與母親一道經歷著許許多多或好或壞的事情,既分享著母親最愉悅的感受,也分擔著母親最憂傷的情感。未出生的嬰兒跟母親的情感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跟母親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不論過去的還是現在的,都間接地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還跟母親對未來的擔心和憂慮聯(lián)系在一起。

  嬰兒跟母親(通常也是嬰兒的看護者)的這種關系在出生后能否延續(xù),這是孩子童年早期中最重要的事情。為什么呢?一只小貓很快就能長成一只真正的貓;實際上,它在出生后只需幾天的時間就能做到這一點。可一個人需要好多年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每個孩子既有可能成為世界的光明,同時也可能帶給世界黑暗。”孩子會依戀自己的看護者——通常是媽媽,這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礎。孩子對媽媽或看護者的這種依戀也稱為聯(lián)結。正是由于這種聯(lián)結,嬰兒才能向媽媽或看護者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具有性格障礙的人要么從未體驗過這種依戀,要么只是部分地體驗過。他們的聯(lián)結是不完整的,不充分的。具有嚴重性格障礙的人在生命之初是“無所依附”的,因為他們在童年的早期沒有機會跟看護者形成一種依戀的關系。

  比如說:他們可能是未婚媽媽生的。未婚媽媽生活條件很艱苦,情緒很糟糕,所以就不大可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多好的生活環(huán)境。未婚媽媽無法給孩子充分的關愛。這樣,孩子出生后就生活在一個絕望、無助的世界里;蛘呤橇硪环N情況:孩子的父母是狂熱的生意場上的大忙人,他們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且還有接連不斷的物質方面的憂慮。他們沒時間照顧孩子,對孩子也沒有感情。孩子出生后不久就托付給了奶奶。奶奶累了,就把孩子放到她的妹妹懷里,而她妹妹又把孩子放到自己的保姆懷里,可是保姆干完活后還得照料她自己的一家人。于是,這家人就決定把還很小的孩子送進一所離家很遠的托兒所,孩子的父母為此還要付一大筆錢。孩子覺得自己被完全拋棄了,于是每天晚上臨睡前,都會拿頭在墻上撞好幾個小時,直到精疲力竭。睡覺時他會做噩夢。孩子很痛苦,因為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誰真正關心他。

  社會依戀關系從童年早期起就開始產生了。這種關系是由嬰兒與母親之間的愛與信任構成的。嬰兒有了安全感后,就能進行學習了。對這一聯(lián)結關系的體驗是生命的第一年中最深刻的體驗。

  如果缺乏適當的聯(lián)結,無所依附的嬰兒就會產生懷疑和深深的憤怒。他所感受到的全是負面的情感。他對別人沒有積極的情感,成了一個沒有良心的孩子。他無法建立人際關系,無法學習,主要是無法學習愛與關心。一位專業(yè)醫(yī)生這樣說道:“一個孩子在小時候跟看護者建立起來的聯(lián)結構成了他將來心理發(fā)展和人際關系的基礎。”這位醫(yī)生在一所旨在幫助有性格障礙的青少年的機構中工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