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0 10:32:50
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從這個核心經(jīng)驗要點中領晤到,匹配和分類都涉及對物體屬性的把握,但兩者還是有差異的:匹配是分類的基礎,但分類才是兒童集合概念認知的典型表現(xiàn)。兒童掌握了匹配對應能力不等于掌握了分類能力,對某些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相對遲緩的幼兒來說,幫助他們從匹配對應向分類乃至多元化分類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下面一組區(qū)角材料設計,圖1的操作材料是要求幼兒將不同顏色的珠子裝入相應顏色的罐子里。罐子的顏色對幼兒的操作具有暗示性,因此,它是一個匹配活動;圖2的材料是要求幼兒將籃子里的“糖果”分放到掛在墻上的口袋里,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大一小兩個口袋,且兩個口袋里已經(jīng)分別放進了兩粒大的糖和兩粒小的糖。這樣的材料投放給兒童限定的是“糖果”大小的屬性,雖然教師要求幼兒把籃子里的“糖果”按大小分別放到對應的口袋里,但這也只是匹配活動而不是分類活動,因為若是分類活動,屬性應該由幼兒自己去區(qū)分并發(fā)現(xiàn),而不是教師預設的。如果教師提供給幼兒的是兩個大小相同且里面沒有“糖果”的口袋,要求幼兒將籃子里的“糖果”按大小分類放到兩個口袋里,那就是分類活動了。
要點二:同樣一組物體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
相關情景:活動室里幾個孩子在一起串木珠。小新串的是一串紅、黃、藍顏色相間的珠子,他一邊在籮筐里挑選自己需要的珠子,一邊看了看邊上的桐桐(桐桐所串的是魚形、星形兩兩間隔排列的珠子),很快把在籮筐里找到的魚形珠子遞給了桐桐:“這個是你需要的,給你。”……
在上面這個活動情景中,顯性反映的是孩子的模式能力,但從中還可以明顯看出孩子的分類水平,小新的語言以及行為清晰地表明,他已經(jīng)具備了根據(jù)不同的物體屬性分成不同集合的分類能力,即他不僅能夠識別出自己模式中的顏色類別,也能在同一堆珠子中發(fā)現(xiàn)和找到不同形狀的珠子,這體現(xiàn)了他對集合的思考:同一組物體是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的,他意識到了魚形珠子可以用來作為星形、圓形、方形的參照物,但同樣也可以用來作為自己所串的珠子中的“非紅黃藍珠子”。
一般說來,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按物體的名稱分類,如把書放在一起,把筆放在一起等。(2)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如按顏色不同,將黃氣球放在一起,將藍氣球放在一起;按形狀不同,將橢圓形氣球放在一起,長條形氣球放在一起等。(3)按物體量的差異分類,如把大氣球和小氣球分別放在兩個筐里。(4)按物體的用途分類,如把筆、本子、手工剪刀、鉛畫紙等歸為一類(都是文化用品),把毛巾、牙刷、茶杯等歸為一類(都是生活用品)。(5)按物體的材質分類,如將塑料花片、小碗、玩具等歸為一類,將積木、木制玩具小廚等歸為一類,將布娃娃、衣服、褲子等歸為一類。(6)按物體的數(shù)量分類,如把數(shù)量只有一個的物品放在一起,把數(shù)量為兩個的物品歸在一起等。(7)按事物間的關系分類,如將小兔與蘿卜放在一起,將猴子與香蕉放在一起等。
事實上,對于幼兒來說,要理解分類的多樣性并不容易,因為這要求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一個物體的不同屬性。也就是說,在一個集合中,一顆珠子可能會被看作是蝴蝶形的,在某些情況下又可能被看作是粉色的或大的。幼兒理解了這一現(xiàn)象后,就會開始學習相同和不同的概念,開始進行更抽象的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在活動中幫助幼兒去感知事物屬性的多樣性。如在和幼兒玩“人物分類”的游戲時,教師要求幼兒進行二分法分類(即把人物分為兩類,一類有相同的屬性,另一類沒有):穿白色衣服的幼兒在一個集合中,沒有穿白色衣服的幼兒在另一個集合中。一個男孩猶豫了一會兒,走進了白色衣服集合的呼啦圈里。其他孩子馬上告訴他說:“老師說了,這個圈里是穿白色衣服的,你的衣服不是白色的!”但男孩指了指自己身上的白色條紋,堅持說:“我的衣服上有白色,我應該站在這里。”一個穿著紅色襯衫,但領子和袖口處為白色的女孩也認為她應該轉移到白色集合圈來,而只有一個穿綠色衣服的孩子站在那個非白色衣服的呼啦圈里。此時實際上是一個最佳的教學時機,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孩子:“我發(fā)現(xiàn)你們真的很會思考了。我們再來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嘗試一下。首先,我們按照衣服上有一些白色和完全沒有白色來站圈;然后,當我說按純白衣服和不是純白衣服來站圈的時候,我們來看看小組會發(fā)生什么變化。”這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分類的屬性改變了,同樣是5個人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其結果也是不同的。在這里只有當所有人都清楚要根據(jù)特定的屬性來分成兩個集合時,分類才真正開始。這是一個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案例,案例中教師抓住契機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促使他們更敏銳、多角度地思考事物的屬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