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3 23:19:18
一)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需體現(xiàn):
1、哲理性音樂是一門人文的學科和藝術,極富哲理性,因此,往往偉大的、杰出的音樂家,尤其是作曲家和音樂學家,同時也是偉大的、杰出的思想家。奧爾夫的名言:“走遍世界的,不是我為了表明一種理念編寫的《學校音樂教材》,而是那個理念本身”。((卡爾·奧爾夫和他的創(chuàng)作)第三卷,277頁),就說明了音樂的根往往還在于它的哲理性。
2、藝術性德國鋼琴教育家瑪爾亭生(Mar—ticnssen,CarlHAdolf)在他的論文<德意志鋼琴學的基礎)(1941)寫過:“鋼琴家的成就……必需在心靈上追求達到三者和諧統(tǒng)一地為一個整體:藝術的意欲、音樂的意欲以及純鋼琴的意欲……所以,首先要形成的是鋼琴上的藝術家,其次是音樂家,第三才是鋼琴技藝大師。”音樂教育,哪怕是普通小學、甚至幼兒園的音樂教育,都必需首先是藝術教育,或換一句話說:必需是富于高度藝術性的、具有高度藝術質量的教育,從教材內容直到教學方式方法,概不例外,正如柯達伊一再反復強調的:只有最好的音樂,對兒童才剛夠好!脫離開藝術質量也就談不上音樂質量,更談不上教育質量,在音樂教育中,一切濫竽充數,不求藝術質量,滿足于平庸、甚至粗俗、低劣的想法和做法,都必然會扼殺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審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全部價值,甚至生命。
3、實踐性音樂是最人性的一門藝術,正如奧爾夫所說的:“音樂始自人自身,教學也正如此。”(《關于和孩子們及業(yè)余群眾進行音樂活動的想法》,1932)他還指出:“于此,嘗試和做正就是一切,因為語言文字的解釋,只有對已經體驗過一切的人來說,才會是可以完全理解的,而他才會感到這些語言文字不過僅僅是他自己經驗的證實。”(《原本性的音樂練習,即興唱奏和業(yè)務群眾的訓練》,1932),奧爾夫和柯達伊音樂教育的靈魂和成效,也正在于它們的實踐性:一切首先要自己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以及在這之后,去進行和接受音樂教育。
4、體系性奧爾夫最反感許多德意志學者每每盲目追求的“體系性”(德意志學者治學熱衷于每一個人都要有一個不同的體系,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他們治學的嚴謹和對創(chuàng)造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卻往往也體現(xiàn)了他們?yōu)閯?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的個人盲目追求!),所以他對他創(chuàng)作的《學校音樂教材》說:“……純粹的體系學者大多對它沒有真正的興趣”。可是,這并不說明《學校音樂教材》就并不形成“體系”,正如奧爾夫本人196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講演中所說的:《學校音樂教材》中的一首樂曲,“它們加起來,并不成一個循序漸進的通常意念的體系”,但是,“那是真的:《學校音樂教材》也是逐漸循序漸進的——從波爾動到平行和弦以及屬關系的和弦;從用二、三或五個音的調式到用七個音的調式;從大調到小調……。”——怎樣正確地語解和領會《學校音樂教材》的“體系性”,確實也是很重要的關鍵,它的“體系性”不同于一般的、機械的“循序漸進”,但這并不等于說它沒有內在的“體系性”。它的體系性對我們創(chuàng)造和安排我們自己教學的循序漸進也很有啟發(fā)和教益;但并不可能、也不需要照搬。
(二)為什么歷史和現(xiàn)實業(yè)已證明:奧爾夫和柯達伊創(chuàng)建的這兩大音樂教育體系,自從二、三十年代起直到如今,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如此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流傳得如此廣泛、深入;可是,這兩位音樂教育體系的創(chuàng)建者,事實上卻都并不是具體從事普通學校音樂教學的音樂教育家,而首先是作曲家,這似乎有點奇怪!——這正等許多精辟的音樂見地和論述,并不出自音樂評論家,而出自哲學家和文學家之口或手一樣,因此,那其實并不奇怪(參見拙文《審美的精神與精神的審美》)。
如果不充分認識奧爾夫首先作為一位杰出的作曲家、戲劇家和語言學家,就無法深刻領會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音樂教育體系的根本實質和許多具體細節(jié)的由來和本質!
(三)從事音樂教育的實踐和理論研究都一樣,都必須逐一具體、深入地從三個方面著手:
1、為什么?
不從精神上、理論上探本窮源地對一切事物和對象,首先詢問“為什么”,不首先從音樂與人類、教育與人類等根本方面著眼,來從事音樂教育的實踐或理論研究,充其量只可能成為一個只知道就事論事而決不能高瞻遠矚的“樂巨”,缺乏了把握住“為什么”的人,就難以有高超的、正確的思想指導,并難以成為一個懂得探本求源、升堂入室的真理尋求者。
2、什么?
只知道“為什么”,而缺乏具體的、足夠好的東西去進行音樂教育,也是徒然的。如果奧爾夫和柯達伊只有他們那些高超的思想見地和種種設想,而沒有具體寫下他們那些能具體體現(xiàn)和實施種種理念的教材,也就不可能形成已“走遍世界”的奧爾夫和柯達伊的音樂教育體系。尤其對學校音樂教育說來,教材是教師的藥劑、學生的主糧。如何認識教材、剖析教材、使用教材、掌握教材的循序漸進以及建設教材,是音樂教育的根本關鍵,教育觀點、教學方法等也具體地體現(xiàn)和落實在教材使用上。古今中外的學校音樂教材形形色色、絕不統(tǒng)一,也毋須統(tǒng)一。但是,尤其對于尚未積累和形成有許多成功的教材的國家說來,教材的意義就更為重大,柯達伊一再強調要“使每一個孩子可以擁有打開好音樂的鑰匙,并且同時有對抗壞音樂的護身符”,這主要也有賴于通過日積月累地哺以優(yōu)質的音樂“乳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