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7-13 23:19:18
3、怎么?
不首先解決好“為什么”和“什么”,只關(guān)心或首先感興趣于“怎么”的“教學方法迷”,也注定掌握不好教學方法的,尤其是在音樂教育這樣一個再深不過地涉及人的心靈的領(lǐng)域上,但這并不等于說:音樂教學的方式方法不重要。相反,不具體落實和貫徹到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去,再好的音樂教育理念和內(nèi)容,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所以,這三者是一個彼此緊密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
(四)1985年起在西德的斯圖加特出版有一套小學音樂教材,題目是:<聽、做、理解音樂),顧名思義:它強調(diào)的三者是聽,然后是做(等于自己動口和動手唱、奏)以及理解(等于知識的傳授),這樣的構(gòu)思也不無一定的道理,但沿襲的仍是一般傳襲的軌跡,按照奧爾夫和柯達伊音樂教育的理念和實際做法,似乎可以做以下不同程序的歸納:
1、熱愛音樂
熱愛音樂本是人類的本性,生而俱有,這從人類發(fā)展史本身即可得到印證:人不會因文化、經(jīng)濟等各方面的發(fā)展程度高低,而對音樂熱愛的程度有所不同,甚至相反;原始人類或民族對音樂的熱愛要更為熱烈、真切、本能得多,音樂教育的任務,歸根結(jié)底是要起發(fā)揚這一本性的作用;將原已點燃著的火光發(fā)展為熊熊的烈火,而不是象許多實際上是失敗的音樂教育,將這火花撲滅或使之減溫,沒有對音樂的熱愛,其他的一切都將可能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充其量只能使音樂教育淪為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機械的技術(shù)操作。
2、做音樂
音樂這門藝術(shù)的奧秘首先在于它有待于人們親自去“做”,這個“做”有著多方面的含意,絕不只限于創(chuàng)作。“做”音樂最首先和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去唱它,人聲是天然的、最好的樂器,歌唱也正是人類(和鳥類一樣!)最自然、最親切、最直接的從事音樂的活動形式和方式。柯達伊的整個音樂教育體系以及其方式方法,集中地建筑在歌唱這個牢固的基礎(chǔ)上,正是它強有力的生命的保證:一切通過自己去唱,不僅個人唱,而且參與集體分聲部的唱去體驗、去學習;不僅對于一首歌、一首重唱、合唱曲,對于和聲結(jié)合的效果、和弦的連接、調(diào)性的轉(zhuǎn)換、旋律線條和節(jié)奏的交織以及和聲色彩的調(diào)配等等一切,首先都要通過自己參與歌唱去體驗它、學習它和掌握它,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也絕不忽視歌唱的重要性,而在這同時,它更通過“奧爾夫樂器”(以節(jié)奏性和旋律性的打擊樂器為主,但必須易于演奏,并無艱難的技術(shù)負擔和障礙)的創(chuàng)制,為做音樂的人同時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簡單而絕不簡陋、簡單而同樣豐富(富于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和可塑性)的器樂演奏;和柯達伊的歌唱不排斥獨唱,但以重唱、合唱為主一樣,奧爾夫的器樂也以重奏、合奏和伴奏為主,柯達伊有生之年,也曾為如何解決兒童易于掌握樂器的課題思索過,并親自去試奏過吉他、木琴等簡易的樂器,如今“奧爾夫樂器”已在世界許多地方的小學和幼兒園中成為必備的兒童教具,成功地解決了音樂教育千百年來未曾解決過的難題,“奧爾夫樂器”中有許多淵源自亞非兩洲,而且它的品種還在不斷地擴大,如今,有些民族也已經(jīng)或正在創(chuàng)制他們自己民族的“奧爾夫樂器”,中國也不例外,這些最適宜用于一般非專業(yè)的兒童、乃至成人的音樂教育用的樂器,打開了通向器樂天地的大門。如何進一步使這大門更擴大、更簡單地打開,并引向一條條更寬闊的、直通音樂藝術(shù)殿堂的大道,迄今還未被足夠地重視和實踐,“奧爾夫樂器”的使用有效性,決不限于兒童,它的豐富可能性,也決不限于只制造一定的音響效果或背景,所以,同樣適合于成年人;不僅限于初學者,同樣也可以用于程度較高較深的學習階段;這一點到目前為止,還未曾被足夠地認識和具體實踐。除了唱、奏以外,指揮音樂或隨著樂聲翩翩起舞,也是“做音樂”的另一種形式,至于自己動手寫一首旋律或配一曲伴奏,乃至編寫整個音樂等等創(chuàng)作,則是更高層次的“做音樂”。
3、感受音樂音樂是感人至深的一種藝術(shù),所以單憑理性的認識是遠遠不足的,唯有通過切身的感受,音樂方才能被化為已有,基于天生的由衷熱愛,通過親自的實踐(“做音樂”)取得的感受,遠比單憑通過這樣的途徑來學習和掌握音樂,這遠比只知道強調(diào)聆聽音樂的主張,不知深刻和有效多少倍。不僅如此,奧爾夫更強調(diào)音樂與動作的結(jié)合,這就是說:單憑自己的口、手、耳的感受還不夠,如果更通過自己整個身體的動作(“聞樂起舞”),去進一步地感受音樂,或者更形象地說:讓音樂通過動作溶化人自己的體內(nèi),這樣的感受必然更生動、更深刻。什么叫“樂感”?樂感就是對音樂能有高度的敏感,強烈的感受以及敏捷的反應能力,通過自己的做以及整個身體的動作(自然的反應動作,不是那種風格體制化了的、神經(jīng)質(zhì)的或甚至歇斯底里的渾身扭動或造揉做作的動作!)去感受音樂,體現(xiàn)著一種最好的音樂教育原理和教學方法。
4、傾聽音樂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怎么強調(diào)聽覺對于音樂學習、表演及創(chuàng)作等一切的無比重要作用,都是不會過份的?墒,聽音樂應當區(qū)分出兩種不同的情況:一是被動的聽,這種非自·覺的、甚至是無意識的聽,或者換句話說,也即是把音樂當作一種聽覺的背景去進行無意識或下意識地接受,往往也有它的積極意義:有助于潛移默化一個人的樂感和音樂趣味,并促進對這種音樂的喜愛,可是,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們,卻往往適得相反地接受了它的消極作用,即:在無法避免的的、鋪天蓋地式的強迫消費的商業(yè)音樂、流行音樂和形形色色的背景音樂的影響下,人生而俱有的音樂熱愛、原有的健全的音樂敏感和趣味等,都有可能被沖得煙消云散,被磨得毫無棱角,而只剩下一種純系動物性的聞樂而動;例如現(xiàn)代流行音樂中似乎少不了的固定低音節(jié)奏,通常由“架子鼓”用震耳欲聾的強音敲出,絲毫不理會整個音樂內(nèi)容的表現(xiàn)需要,不理會與其他聲部(哪怕主要聲部——歌唱的旋律正唱著柔情!)音量的合理配合,而只旁若無人地自顧自地一味大聲地敲擊,以體現(xiàn)一種無限的任性、狂熱和自我發(fā)泄,而這種音樂的迷戀者也會正為了它而激動,為得到任性的自我發(fā)泄而滿足,許多人在不斷持久的這種被動地聽音樂影響下,對音樂的好與壞、對藝術(shù)的美與丑,對趣味的高與低、對價值的有與無,變得毫無界線,無從似乎也不必去區(qū)分了。另一種是:動的、有選擇、有鑒別、有判斷能力的聽音樂,這種聽音樂的能力,只有通過長年累月地傾聽好的音樂,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不象上述那種被動的聽音樂那樣廉價。國民音樂教育和專業(yè)音樂教育的根本任務,歸根結(jié)底也就在于能否教養(yǎng)出更多的人有這種主動的音樂聽覺能力;這才是區(qū)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是否有高度的音樂文化的試金石。對于一個個人來說,也并不例外:他的音樂教育程度往往并不在于他持有什么學位、具有什么學歷或達到什么音樂考試的級別,而在于他具有怎么樣的音樂聽覺水平。所以,音樂教育的根本任務,正在于使更多的人“擁有打開好音樂的鑰匙,并且同時有對抗壞音樂的護身符”(柯達伊語)。
5、理解音樂對音樂的理解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掌握音樂的讀、寫能力以及樂理、和聲、音樂史等各種知識;另一是理解音樂表現(xiàn)的真髓及其價值,后一種要比前一種艱難得多!前一種有助于后一種理解·,但絕不能保證;這也即是說:后一種理解并不一定需要前一種理解為前提?墒,大多的音樂教育體系和課本,都只偏重或甚至集中于前一種理解的培訓,而忽視了后一種。殊不知后一種理解的培養(yǎng),才是音樂教育首要的任務,奧爾夫和柯達伊這兩個不同的音樂教育體系,有著不少根本的共同點,其中的共同點之一,就是充分重視并竭力通過有效的措施和各種方式方法去培養(yǎng)這后一種對音樂的理解。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